重拾丝绸之路 筑梦舟山发展

时间:2017年09月14日 00:00  作者:  点击:

——专家学者谈舟山群岛与海上丝绸之路

舟山群岛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舟山又可以有哪些作为?昨天,作为2015年“中国海洋文化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舟山群岛与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学术论坛在浙江海洋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开讲,来自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近200人参加了论坛,各抒己见。同时,作为论坛的配套活动,“海上丝绸之路”(舟山段)申遗工作座谈会昨天下午在市海洋文化中心举行,与会人员就申遗工作的思路与规划进行了深入探讨。

历史定位,贸易的枢纽港和文化的交汇地

“唐宋时期,舟山就是通往日本及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出海港。到了元代,舟山已发展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商港之一。”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海疆室主任侯毅第一个发言,他举例说,明朝中叶,葡萄牙人来到六横附近的双屿港,建立起了贸易基地。18世纪初,英国东印度公司又曾在舟山设立商馆,专营对华贸易。侯毅说,纵观以上历史变迁可以看出,舟山群岛曾经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浙江海洋学院特聘教授袁嘉骐则是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在他看来,丝绸之路是当时中国与西方所有来往通道的统称。在陆上丝绸之路之前,已有了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直接推进了东亚诸国的文化交往,促进了东亚文明的进步与发展。“舟山群岛是东海航线的重要节点和枢纽,作为中间站和枢纽源源不断地传递着中国的优秀文化,其中的丝绸文化、陶瓷文化、茶叶文化在东亚、东北亚影响最盛,也直接影响着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袁嘉骐说,像唐代的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弘法,多次经过舟山群岛,不仅带去了佛法,还向日本传播了中华优秀文化。

现实意义,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战略

今年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在宁波大学浙东文化研究院院长张伟教授看来,这标志着“一带一路”建设方案已初步形成。

张伟的理解是,“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建立起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与古代丝路相比,它是一个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是当代国际合作以及全球治理新模式的积极探索,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同时也符合中国未来发展的大战略。”

侯毅补充说,国家发改委牵头公布的“一带一路规划”中提出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福建海峡蓝色经济试验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这实际上是传达了国家重视舟山群岛新区基础建设的信号。 ”

有何可为?打好“区位优势”牌促发展

既然在历史上曾经扮演着贸易枢纽港和文化交汇地的重要角色,袁嘉骐认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带一路”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舟山群岛新区应该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继续做好中间站和重要枢纽,发挥更大的作用。

张伟认为,这种特殊的历史地位,首先取决于舟山独特的区位。今后的发展,还是要打好“区位优势”这张牌。

他的想法得到了侯毅的赞同。侯毅说,首先,舟山应进一步整合港口资源,努力建设“浙江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让舟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有机连接的重要枢纽。其次,要做好新区建设规划,夯实对接丝路基础。要强化前瞻意识,加大研究力度,正确把握好发展定位,积极寻求合作新框架、新平台、新路径和新载体,有效开展国际招商、投资和贸易合作。

背靠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张伟建议,要加强与沿海城市,特别是长三角城市间的合作。这一合作,除了项目投资、贸易等经济合作外,包括联合主办或合作举办海上丝路文化论坛、海上丝路文化博览会、海上丝路电影节和图书展等文化交流活动,以彰显舟山群岛在丝绸之路建设中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