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寺与高僧广照的民间版本

时间:2017年09月14日 00:00  作者:  点击:

1

《定海地名志·山岗》记载,高道山在古志中名“高大山”,海拔245.5米,山顶有一寺,名唤“高云寺”。另据清光绪《定海厅志·寺观》载:“高云寺,在高大山腰,山跨吴榭、皋泄二岙间,同治四年十月住持僧龙敬募建。”

高云寺位于临城街道中湾社区西北端的高道山上,高道山原名高台山,因两山之间有一块三千平方米的平地,犹如天赐的戏台。相传1000多年前,江苏句容人葛玄在翁山修道时,将高台山当作自己的栖息之所,后因来回翁山不便,于是搭了一个茅棚居住,时间一长,当地乡民就将高台山易名高道山,并相传至今。

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扬州高僧龙境和尚(又作龙敬)云游普陀山,不久离开普陀山继续往西云游,后在翁洲当地香客的介绍下,来到了高道山。龙境见此山高林密,云遮雾障,三面奇石险峰,另一面举头便可望见蔚蓝的东海,实乃一块宝地。更让龙境动心的是,山腰还有一个方形的石洞,能容多人围坐,龙境喜出望外,遂在高道山的石洞中栖下身来。

龙境每日在石洞中打禅诵经,时间一久,山下的百姓闻听高道山上有高僧,纷纷奔走相告,一些善男信女也上得山来恳请龙境收徒,并捐资捐物。为弘扬佛教,龙境就在高道山的平台上建起平房三间,奉觐观世音菩萨,以云山为背景而取名的高云寺初成雏形。

龙境任主持期间,高云寺已是信徒如云,佛号喧天,香烟缭绕。后经多年扩建,加之历届主持重视修缮,三间大雄宝殿加之东西厢房,另加一道庄严的牌楼式山门矗立在高道山平地上,此时的高云寺已与万福、万寿、观音、竹灵、金龙、毛蓬、重阳齐名为八寺,香客云集,香火尤为鼎盛,一些寺外高僧们也经常来高云寺参加交流活动。从清同治到光绪年间,有释志高、释瑞蔡、释圆光、释普志、释觉海等高僧在高云寺任主持,直至圆寂。

2

清末民初,来自江苏泰兴的高僧广照和尚在普陀山的现西方船北侧建起了一座小小的弥陀庵,并任这座小庵的住持。后因高云寺住持圆寂,广照和尚就离开普陀山来到高道山接任高云寺的住持。广照是个比较有思想的高僧,他打破陈规带着众僧合力在高道山附近的山腰上种佛茶,修梯田,种水稻,发展农耕,以保证寺庙僧人的自给自足,而梯田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1939年6月,日军攻陷舟山,佛门圣地亦曾遭日军炮火蹂躏。据舟山史志记载,日军曾两度侵入普陀山佛门清静之地,早于攻陷定海县城:“1938年11月29日下午4时许,在普陀山千步沙海面突窜来日本军舰一艘,旋即放下小汽艇四艘,载日军四五十人强行在千步沙登陆。遭中国军队反击后该舰开炮猛轰双峰山等地。普陀山主要景观之一达摩祖师石的上部被击毁。”“1938年12月6日清晨,一艘日本军舰窜入普陀山潮音洞外海面,20余名日军分乘两艘汽艇在千步沙强行登陆后,即向普陀山乡公所方向袭击,并用喷火器纵火。顿时百步沙边上的普陀山医院、普陀警察所变成一片火海,烧掉房屋20余间。”广照心里非常明白,日军的战火也一定会烧及到大山深处的高云寺,为了安全起见,广照遣散了大部分僧人,只留下广照和另外一名僧人守寺。

据高云寺寺志记载,当时舟山一共有两支抗日武装在与日寇周旋,一支是共产党领导的吴榭乡抗日自卫队,另一支是国民党苏本善部的穿山独立分队。当时,作为中共特派员后任49军的政治部主任陈志芳经常带着部队在高道山一带活动,而时任穿山独立分队中队长的徐小玉带领王荣轩等人也将山高皇帝远的高云寺当成了最理想的根据地。得知这一情报的日军舟山岛警备司令海军大佐来岛茂雄,命令一个小队的鬼子和一个中队的伪军将高云寺团团围住,叫嚣着要广照将武装抗日分子交出来。而获悉日寇围剿情报的陈志芳、徐小玉等人早就撤离到了黄杨尖方向。清剿无果的日寇一气之下就将那个守寺的僧人给枪杀了。广照原是一名反清义士,而真悟则是少林寺三十二代武僧,时任伏龙庵主持,并常去高云寺交流佛法,与广照结成了莫逆之交。广照在真悟指导下练就了一身武功,他一看日军开枪滥杀无辜,气急之下从后厢房操起两柄大刀,纵跳飞跃,将两名开枪的日寇活生生地劈成了两半,并仗着自己飞檐走壁的绝技和对地形的熟悉,通过山洞逃离了魔爪,恼羞成怒的日寇一把火就将深藏高山密林的高云寺烧成了一片废墟瓦砾。

3

另据临城街道万三村现已80岁高龄的严贤忠介绍说,当初广照和尚总共砍杀了三个日本鬼子,那寺志上为啥记载的是两个呢?主要是参与寺志记录的他笔误造成的。严贤忠说,一般90岁以下的老人都不知道此事,当时,他和茶山村的阿龙(详细姓名无考)关系甚好,而阿龙的娘舅就住在高道山山脚下,是广照和尚的忠实信徒,而阿龙的姆妈刚好也在高云寺给和尚们烧火做饭,所以对广照和尚用大刀片将三个日本鬼子活活劈死之事记忆尤为深刻。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遭通缉而颠沛流离的广照和尚回到了舟山,联络了地方的一些居士信徒及乡绅,捐钱捐物,在高云寺的原址上清理废墟,并建造了三间平房作为檀香佛殿,另建三间辅房作为平时居住之用。广照和尚一直与信徒们诵经念佛,打禅讲法,弘扬佛教,直至解放。文革期间,高云寺也同样难免厄运,除剩下栖身的两间小平房外,全部被拆殆尽。文革结束后,年迈的广照被僧人移居卖柴岭水库旁的伏龙庵颐养天年,直至圆寂,享年93岁。自此,高云寺随着深邃莫测的高道山开始进入了归隐期,两间剩下的小平房被当地乡民用作了山林管理人员遮风避雨的场所,小屋历经风雨,年久失修,多处倒塌。上世纪80年代初,当地的一些善男信女们重新将高云寺视作弘扬佛教场所,并自发以原址为中心进行修缮搭建,香火亦日趋兴旺起来。

虽然已历经了70个春秋,但当年高云寺的广照和尚为掩护当地的抗日武装而手刃三名日寇的故事至今还在临城民间广为传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