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灏又名正位,清康熙年间紫微庄人(今双桥街道浬溪社区),生卒年不详。
黄灏出生在书香门第,其父黄连仲是家学深厚的生员,黄灏从小接受家庭教育,知书达礼,深明大义。清初“海禁”,舟山居民全被强制迁往内地。幸亏杭州有一户人家慕黄连仲之名,请他去教家塾,于是黄灏一家全搬迁到杭州,才免受居无定舍、颠沛流离之苦。这样二十多年过去,到康熙二十二年,朝廷颁布“展海令”,舟山展复、召民回垦。康熙二十七年,置定海县,黄灏一家是最早一批返乡定居、重建家园的定海人。那时,黄灏已经长大成人,而且表现出他急公好义、热心为民众办事的才能。
成为知县缪燧的得力助手
定海设县后,第一任县令叫李侗,接着是周圣化。当时朝廷拨出帑金三万多两重建定海城墙,由宁波府同知担任承造官,定海县令周圣化负责督造,到康熙三十年八月竣工。康熙三十四年,周圣化调任,广受舟山民众称道的缪燧来当知县。这时,城墙虽已建成,但城外濠河尚未凿通。定海展复不久,百废待兴,千头万绪都要知县缪燧来管,得知黄灏颇有办事能力,缪燧便委托黄灏来经管濠河的开通事宜,黄灏筹划有方,督促施工,把这事办得有条不紊,如期将濠河挖通,缪燧十分满意。从此凡有兴建之事,缪燧必与黄灏一起商议,听取黄灏意见,黄灏无形中成了缪燧的得力助手。
黄灏帮缪燧做的最重大的一件事是修建学宫。经过明清两代海禁,舟山岛上屋倒房塌,荆棘遍地,一片荒芜,想回来的人一看这副景状,都望而却步,缪燧要“召民回垦”,非常困难。当时,按规定,定海县县学有11名学额,就是说可招收11名生员。因为回岛上来的人不多,即使回来了也忙于垦荒种地,盖房安家,无暇进县学读书,所以一时之间,这11名学额还用不了。而县学学额对内地的读书人来说吸引力很大。一旦进了县学成为生员,社会地位便提高不少,可以免除劳役,地方官见生员要以礼相待,如果是廪生,每个月还能获得廪膳补贴。更重要的是进了县学就是踏上了进身仕途的第一步,学习成绩优秀成为贡生,或者乡试中举,都可以当官。如果会试中式、成进士入翰林,则前途不可限量。缪燧就利用这一点,想了个外籍人口可以认垦入籍的办法。就是说外地人只要你愿意上岛来垦多少亩地,就可获得县学的学额。缪燧跟黄灏商议,黄灏也认为这一办法可行,于是便依法施行。
上县学的生员有了,可是校舍尚未着落。当时县学只剩下透风漏雨的危房数间,怎能让生员安心读书。黄灏想出个办法,他说,认垦入籍的生员既占了学籍又有了开垦出来的土地,得到了好处,而他们为让垦出来的土地不受咸潮侵蚀必须雇工修筑塘碶。这修筑塘碶所花费的钱应该由他们来出,只要有这笔钱,学宫就不难重建起来。缪燧采纳了黄灏的建议,向认垦入籍的生员收取筑塘碶的工值。黄灏就用这笔钱,将学宫的殿庑、楼阁、泮地、棂星门、戟门、名宦祠、乡贤祠、教谕训导署都一一建了起来。当时学宫的重建,黄灏功不可没。其时,缪燧还修订了一部周圣化未完成的康熙《定海县志》,黄灏也参与了该志书的编纂和校阅工作。
倡建蓉浦书院
康熙五十一年,缪燧在任十八年,为定海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如《定海遗爱录》一书所言,缪燧的善政有“葺圣庙以振文教”“筑塘碶以开发业”“葺城垣以因海疆”“革苛税以慰行旅”“查寇盗以靖地方”等二十一状。尤其是筑塘碶,到康熙五十三年,缪燧带领定海百姓修筑海塘三十六条,计长二万五千五百六十丈,使海涂成为良田。缪燧廉洁、勤政,一心为民、深得人心,黄灏领头,联络五十九人尽各自所有,在明大学士张肯堂大学士雪交亭故址,为缪燧建功德生祠。缪燧坚辞不受,但祠已建成。缪燧在大厅中挂上孔夫子像,把它改为书院,取名“文昌”书院,成为文人学士读书的处所。黄灏等人只好在大厅边上建东庑三间,作缪燧生祠,并购置念亩墩等处部分田地和盘峙岛一山作为书院田产。光绪《定海厅志》载:“岁定三月四日祀文昌,三月三日祭扫衣冠墓,十一月一日奉祀书院东庑,率以为常。”
缪燧生祠改为书院后名文昌书院,怎么会成为蓉浦书院呢?这跟当时的环境有关。据裘涟所记,当初这地方“芙蓉数百本,杂四时花卉,翠竹青松,时与岛雾海霞相辉映。士民谋建书院于此,因芙蓉之盛,用美厥名,誌我公之号。”缪燧因其生祠所在区域有芙蓉之盛,景色很美,人们称为“蓉浦”,于是缪燧以“蓉浦”为号,“文昌书院”改称蓉浦书院。
留葬缪燧衣冠
康熙五十五年,缪燧调离定海,去当镇海县知县,后又升任杭州府同知。此时他年已67岁,积劳成疾,不幸病逝于镇海官署。噩耗传来,定海士民“号恸如丧慈母,苍哭途号,哀声遍野,惨痛之情难以言表。”
黄灏等数十人扶送缪燧灵柩到江阴缪燧老家。当年三月十二日,黄灏代表定海合邑士民,向宁波府呈递《邑民呈请墓葬表》,要求将缪燧遗体葬在定海。浙江巡抚等官员看了都认为呈文文辞恳切,感人涕下。但因为缪燧下代不同意,坚持要在他们家乡安葬,此事未成。黄灏等只好“请以衣冠留葬”。康熙五十五年五月,衣冠墓落成,浙江巡抚题碑额“其人如在”;墓碑题“宁波府定海县知县加一级缪燧衣冠墓立,康熙五十五年五月吉旦”。
事后,黄灏又编撰《定海县合邑士民留葬实录》以及《定海遗爱录》两书,记载了这段史实纪念缪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