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岱山风景第一人——诗人刘梦兰

时间:2019年04月18日 15:08  作者:  点击:

    古代,以岱山岛为中心的舟山群岛北部史称蓬莱,是传说中神仙的窑宅(意为修炼之处)。史传秦时徐福曾到此寻仙,为始皇求长生不死药。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翁山县在此置蓬莱乡。由于山海景观奇特,传奇色彩浓重,历史上诸多文人墨客到此游览,如宋苏轼、元吴莱、明郑真等,都有诗赋之作。但是,以诗推介蓬莱乡美景最多的当数本土清道光恩贡生刘梦兰。他以七律《蓬莱十景》十首,赞吟境内蒲门晓日、石壁残照、南浦归帆、石桥春涨、鱼山蜃楼、横街鱼市、衢港渔灯、竹屿怒涛、白峰积雪、鹿栏晴沙的美景奇观、风土人情,可以说既是诗,又是画,使人感受到美哉蓬莱乡,不愧为传说中的仙岛。

                      一

  《蓬莱十景》在光绪三年(1877)录入《定海厅志》疆域志岱山条目,成为以诗为载体的一张岱山名片。后有许多文人雅士的和唱被录入民国《岱山镇志》。《蓬莱十景》诗在当时有力地推介了岱山的山海美景,提高了蓬莱乡的知名度。

  刘梦兰是蓬莱乡岱山村朝北岙人(今岱山县东沙镇泥峙社区书院村)。据史料记载,他“幼颖异,读书过目辄成诵,弱冠补弟子员,旋食廪饩。工制举文,尤善诗词,所为文自出机杼,能发前人所未发。每一艺成,传诵一时,后进咸奉为枕中秘。家贫以设帐糊口,从者如云,成就甚众。乡试屡荐不售,以明经终。 ”据此考证,他大概生于嘉庆二年(1797)前后,弱冠之年(二十岁左右)考中秀才,二年以后浙江学政案临宁波府(当时定海仍是县)举行生员岁考,他名列优等,补入定海县儒学廪生。道光元年(1821),嘉庆帝崩,新帝道光登基,按例开恩科,他考选入贡生,时年二十五岁左右。他这一段科举经历,可谓英年文采卓显。传说他为生员时所作举文很被学官看重,同窗也争相抄录,尤其擅长诗词,构思和布局好比织布机的转轴和梭子般灵巧,而且独成一家风格,在当时颇有名气。但是,刘梦兰多次考举人正如古人所言“文章憎命”,虽有文才,却无运气,屡试不中。清代,贡生也有做官的资格,但须四品以上官员保荐,经礼部和吏部考选,由于他生性耿直,加上家境贫寒,无力交际。后来家境日衰,仅以教书糊口,勉强维持生计。传说他所教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很有出息,中了科名成为秀才或贡生,自己则“明经”(贡生别称)终老一生。

  刘梦兰卒于何年,目前没有发现确切文字记载。经查找与刘梦兰诗《蓬莱十景》和唱者的资料,有一王希程,字云鸿,镇江府(今属江苏)人,咸丰初年避难携家眷从上海转徙到岱山,他所作的《蓬莱十景》七律诗十首,采用刘梦兰体例,叙景感怀,近似和唱。以此分析,咸丰初年刘梦兰可能仍在人世。也有人说他活到同治元年(1862),但是年在朝北岙建立蓬山书院,书院聘当地贡生邬兆权主持,并延请了书院的山长和主讲,未见刘梦兰之名,可能那时他已不在人世。这样算来,刘梦兰大概在咸丰四年(1854)前去世。

                      二

  有人认为,刘梦兰是盐民家庭出身。笔者认为,刘姓在泥峙也是大族,族人多数以农耕为业。虽然,嘉庆年间岱山的盐业已由煎煮改用盐板晒制,视盐民为劳役的亭户制度已经废除,但他们的社会地位仍十分低下。清代,岱山岛上的秀才中,尚无资料可证明有盐民家庭出身,也许当时的科举对盐民家庭仍然列在禁考之例。从刘梦兰的名字分析,其家庭应是通文墨的农耕人家,取名梦兰,字少畹,疑采于屈原《离骚》中的“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富有雅意,可能早先刘家也是文墨人家,到刘梦兰时家境日渐衰落,以致设帐授徒为业。由于贫穷他无力整理一生文作,传世仅有《蓬莱十景》诗十首。

  刘梦兰的《蓬莱十景》大概作于他考取恩贡生之后,迄今流传已有180余年,古蓬莱的自然环境已有很大改变,有些景观已不复存在,大多数则另有新意,融入日新月异、欣欣向荣的现代岱山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