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岛举人胡祖芳功业录

时间:2019年04月18日 15:07  作者:  点击:

    清朝举人胡祖芳,字勺香,普陀区桃花镇茅山村胡家塘人,1870年(清同治九年)中举,生卒不详。

  胡祖芳天资聪明,刻苦好学,通过童试、乡试考取了功名,成为了举人。中举后的胡祖芳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致力于家乡的治安、经济和文化事业。

  一、抗击海盗

  2008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时发现,胡祖芳曾指挥护洋船击退闽广海盗。清同治年间,时有福建广东的海盗船上岸劫舍,弄得百姓人心惶惶,鸡犬不宁。当地有一位举人叫胡祖芳,他读的书多,学问也蛮高,见多识广,想出了一个主意,在岸上设炮台抗击来犯之海盗,集资购买了几门“猪娘炮”。这“猪娘炮”,炮膛里能装许多铁弹丸。炮虽然不大,可是威力却是很大。为了增加防备,在稻蓬岗上增设了炮台和岗哨,一旦有海匪的目标出现,“猪娘炮”就要打击,把海盗船一炮击中。“猪娘炮”设了炮台后,威力增加几倍,每次打炮,海盗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海匪再也猖狂不起来,从此以后,那一带海口就安宁了。

  为此,厅府授予胡祖芳治安防盗护洋指挥使之职,并赐赏他旗杆一对,办公厅堂五间,金字匾两块,其中一块上书“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另一块上书“登科”二字,从此,他的声名远播,威震邻岛周边。

  二、围塘创业

  古代流传这么一句话,叫做:“穷桃花,富六横,讨饭虾峙夹中央。 ”家乡太贫穷了啊!怎样来改变这一状况?胡祖芳立志要把家乡变得富裕起来,他要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首先想到围塘造田,造福于家乡。据史志记载,他“中年时雇工兴建海塘,历2年,两次沉塘,耗尽家资,得友人相助建成,围塘千余亩”。

  拿现代的话来说,胡祖芳此是独资经营围塘造田。按照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那是一项很具规模的了不起的围塘造田工程。他想造福于一方,造福于家乡。

  但这项工程并不顺利,历经艰险,两次沉塘,比原来设计的要复杂得多,艰难得多。按现代说法,胡祖芳是董事长又兼总经理,2年里有720多个日子,他风里来浪里去,事必躬亲,每日坚守在岗位上。令他最忧心忡忡的是,工程尚未竣工却囊中羞涩,资金耗尽,周转不灵,连民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更甭说拿钱购材料。功亏一篑,怎么办?半途而废么?当他走投无路之时,友人慷慨解囊,伸出了援手,才得以建塘造田千余亩。至于友人是哪一位,笔者无从考证,不得而知。大功告成,喜悦之情无以言表,自然对友人千恩万谢。

  也由此可见,虽说胡家是桃花有名望的大家族,但也不是最富裕的家族。胡家在桃花的历史也不悠久,从道光年间由大陆逃荒而来,是白手起家的。

  三、慈善于民

  茅山村有一座茅山庙,庙里迄今珍藏着一块“海不扬波”的石碑(清光绪元年1873)。碑文记载:“晓喻事据桃花庄五海山总董胡祖芳柱首唐节之渔户胡以礼等……呈称五山居民习业渔海为多,一遭飓风人力莫施……”就是说,如遭海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传集各庄殷董等到庙公议……”如符合规定,视情给予补偿,发放抚恤金,其家属给于救济。由此可见,此是一个以经济为主导的慈善机构,机构设在茅山庙内,总董胡祖芳,即为最高行政长官,涉及范围包括五山。五山即为六横、虾峙、桃花、蚂蚁、登步。我们不难推断,胡举人抑或就是发起和组织者,将规章制度铭碑刻石,公布于众,接受老百姓的监督。如此可见,他不仅致力于地方的治安,还热衷于慈善事业。

  四、好学撰文

  清光绪三年(1877年)地方政府修编地方志《定海厅志》,每个大岛屿都要委派一人参修,撰编桃花岛的部分就委派中举七年的胡祖芳。胡先生气血方刚,风华正茂,日夜不停地翻资料、查历史。他跋山涉水,走遍了桃花的山山水水、崎岖屹崂,历时数月,不负众望,圆满地完成撰修的任务。

  晚年的胡祖芳应该是儿孙满堂,应该可安度晚年,尽享天伦之乐和清福了,可是他却没有。晚年胡先生潜心研读《易经》,权当是修性养心。但是《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典籍,非常深奥难懂。《易经》之易是变化,经是方法,是阐述的变化之经书,《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因此,如果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儒、道、墨和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之学,不从《易经》探研,便有数典忘祖之慨了。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胡祖芳仿佛又回到了青少年时代苦读的情形。沧海桑田,时代变迁,他历经太多的历史风云,该是孤心寡欲地著书立说的时候了。他安排好了起居饮食的生活,交待家务后事,闭门谢客,一心一意地研读《易经》,一边苦读一边撰写《易学随笔》。渐渐地,他耳聩眼昏,他衰老了,老得连走路都走不动了,老得需要家人的服侍了。《易学随笔》尚未写完,胡祖芳带着颇多遗憾就走了,一代莘莘学子骑鹤乘云逝去,成为了历史的沉淀……

  五、家族子嗣

  据传,胡家世居于宁波镇海涨起港,开山祖先叫胡正志,后人称为正志太公。当年正志太公夫妻携带一女儿逃荒到桃花大佛头山下落脚。清朝展复,桃花岛居住人口还比较稀少,能垦荒便能生存下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辛勤的劳动后,一下子拥有大片的土地。可他们并没满足于现状,除了耕种土地外,还另辟途径,经营晒盐、捕鱼、捕海蜇等行当。辛勤的劳动变成了原始积累,换成了财富,后来,正志太公把大佛头村产业交由大儿子经管,他自己再找另村开发、谋发展,垦扩土地,修筑海塘,整修水利,建筑道路,建造房屋……渐渐地变成有规模的村庄——就是现在胡家塘,后来的子孙也仿效他的经营方式。

  据桃花的胡氏家谱,胡氏的字辈排行为:兆、世、昌、帝、君、佑、依、福、寿、为、善、子、恒、壳、梅。昌字二子即为松柏二房,其中柏房生六子,次子即为胡祖芳。柏房子孙很有出息,继胡祖芳中举后,柏房第五房的胡维信也于光绪年间中举。

  胡先生的外孙女陈亚芳,现已有八十七岁之高龄,生有二子,旅居美国。陈女士前夫——国民党中将张以焘。张曾任国民党西南绥靖区总署长官主任,马当要塞司令,1938年,日军夺取长山阵地之后,采取迂回包围战术,马当情况异常危险,炮台失守。身为要塞司令张以焘下令各部队突围,于6月26日下午在突围中阵亡。陈女士后嫁王学姜,王曾任国民党第45军125师师长,中将军衔,与日寇战斗中腿部负伤并致残。建国后,陈亚芳偕丈夫王学姜曾屡次来到桃花岛,祭扫胡祖芳先生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