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蔚雯和定海东门外蓝氏

时间:2018年10月08日 00:00  作者:  点击:

蓝明,字惟圣,初名元驞,别号万川。清广东海阳县人,寄籍浙江定海。为畲族名将蓝理总兵的族侄。娶京师二等侍卫、广东人吴启爵的侄女吴氏为妻。随清军平台有功,授左都督。在定海安家,居定海东郊别墅。《定海厅志·蓝明传》:蓝明,字惟圣,初名元驞,别号万川。广东海阳县人。自幼丧父,见遗书辄涕泣,母与兄咸异之。比长,状貌修伟,遇事有干略。侍卫吴启爵请假回里,一见奇之,妻以兄子。遇水师提标右营游击蓝理,为其族父。遂荐诸提督施琅,以把总随征,屡著劳绩。详见闽浙制军姚公启圣《征台集》内。事定论功,加左都督。理秉节定海,明随标效用,遂家焉。后理调镇天津,复亲札委任明以征台湾。肩背伤复发,不能供职,退居东郊别墅,莳花酌酒以为娱。族子守魁早亡,抚其子成立。亲友求贷者必周之。子三,应袭、应麟、应桂,称济美。

蓝应袭,字士贤,号韩江,蓝明长子。于广东乡试中举。历署霞浦、安溪、莆田、宁化、南安、江南上元县事。乾隆十八年升邳州知州,从五品。两充福建乡试同考官。为官清廉,勤政爱民,口碑极佳,有《十颂》之传。终老归乡,葬于定海。

蓝应桂,为蓝明第三子,浙江乡试成举人。历任山东诸州、县,官至直隶州同知,从五品。干练善政,办事有则,机智灵活,重视文化教育。愧于女婿作弊,家于江苏江浦,而魂归广东。应桂虽以女婿丑行抱愧,无颜回乡见家乡父老,但毕竟是“三房”四代以文相传,三子一孙荣大夫之封,曾孙沂华有六品之授。《定海厅志·蓝应桂传》:“乾隆三年,举於乡。十三年,应礼部试,已入选;以同考官力争,元致落第,谒选得湖南嘉禾县。调四川安岳县,至则决疑案,清积牍,以明敏称。旋丁母忧,去官服阕。值山左有河患,承简往抚饥黎,劳来安集,民咸德之。署朝城,补郓城,再调历城。历城为百七州县之冠,庶务繁剧,治之如安岳。寻升胶州知州,州方葺城垣未就,应桂相度地宜,以州治距水远,濬壕加深,便民引汲。调济宁州。首逆王伦躏扰,寿张附近诸州县皆骚动,应桂增城濬濠,召募丁壮,亲训练;日集绅耆劝谕之,推心置腹,人人感奋。时平,济宁升直隶州,应桂以功晋,实授。乃新文庙,辟射圃,修任城书院,聘名贤,辑州志。莅任数年,百废具举。会子婿杭光晋、潘鹭冒商籍,举山东乡试,成进士。事发,连坐夺职,遂绝仕进。僦居江南江浦县,遂家焉。临殁,谓其妻曰:“罗浮乃惠州名胜地,吾有夙缘将栖神於此。”应桂有子三:长子嘉瓒,字在中,乾隆三十年顺天举人,三十四年登中正榜,官湖南沅州府知府。次子嘉瑄,字燮堂,官直隶昌平州知州。三子嘉言,初任山东兰山、阳榖、沂水等县县丞,升补单县知县,又升胶州知州,调署东昌同知、登州府知府。嘉言以干练、善断狱事为著称。嘉言之子蔚雯,初任丹阳县事。道光二十一年,与宁波知府黄冕策定海善事后事,蔚雯请抚恤流民,增筑土城礮台,广学额,旌男女死节事,皆允行。官至扬州知府,仍留苏太道任。曾派理天津夷务,卒於京师,奉旨从优议恤,追赠光禄寺卿。荫一子,以知县用。著有《东啸集》《吴咏集》《近光集》《且留集》。

蓝蔚雯,字子青,号蔗生。蓝应桂孙、蓝嘉言子。蓝蔚雯初以诸生援例捐知县,历署江苏丹阳、新阳、吴县、常熟、昭文等县知县。道光二十三年(1843)秋,署上海知县。清理田赋,不让豪强逃避负担。后引疾归。道光二十七年(1847),再署上海知县。两年后为海防同知。咸丰三年(1853),署松江知府。八月,率部进攻小刀会起义军。次年七月,署苏松太道。咸丰五年,清军进驻上海县城后,宣布上海南、北两关正式恢复征收关税。同英、法、美3国驻沪领事议定华人在租界内租占地皮及房舍居住章程。任护理苏松太道。次年八月,在沪劝阻美国公使伯驾北上“修约”。旋令上海知县出示,特设钱店,专收墨西哥银元,以取代日缺的卡罗拉银元。咸丰七年离任,后为候补知府。咸丰九年,奉命到沪会同护理苏松太道吴煦查探英人动静,相机劝阻英国公使普鲁斯弭兵消事。与吴煦札饬宝山知县迅速访拿拐骗人口的凶犯。次年,奉命赴天津,听候差遣。

184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上海道宫慕久在洋泾浜北设立“西洋商船盘验所”,正式办理外国商船入关通商事宜,并由松江府海防同知沈炳垣管通商,受理华洋交涉事件。上海开埠后,上海道台承担特殊职能;面对“夷务”和商务的方方面面,上海道台“摸着石头过河”;上海口岸率先诞生了一批新型的重商主义和务实派官僚。19世纪前上海行政权力的基本结构是官绅结合,商人被排斥在政治领域之外,商人自身也并无参政要求。但商人群体后来因上海开埠后中外贸易的迅速崛起和士绅阶层在城市变化后的迟钝和隐退,导致了对政治相当的热衷。前者需要权力的保驾才能获得更大利益,后者则是一种时势之变。蓝蔚雯出自浙江定海商业社会,与商界联系密切,在他1843年的上海知县任内,曾获得宁波商人的大力支持,他则以权力免除了宁波商会的地税。他的执政方案偏向浙江商人团体,使“宁波帮”在沪势力与日俱增。蓝蔚雯出任上海知县后,1844年旅沪宁波、绍兴地区同乡人会馆四明公所(宁波会馆)董事提请定海籍知县蓝蔚雯将位于25保4图(今淮海东路)公所地产编入官图,以免课税。后来通过他的关系,真将公所土地编入官图,免去税赋,广置土地,添造厂屋五十栋,于道光二十四年七月兴工,二十六年八月蒇事,上海知县定海蓝蔚雯勒石志其事,此五口通商以前之举也。

由于蓝蔚雯的背景关系,使甬剧也较早进入了开埠的上海。甬剧,早期曾名“串客”和宁波滩簧。它是源于浙江宁波地区、流行于浙江东部和上海市的戏曲剧种,属滩簧腔系。甬剧是最早进入上海演唱的外来戏曲剧种之一。清光绪六年(1880)宁波串客艺人(业余从艺出身)邬拾来、杜通尧等受茶馆老板马德芳、王章才之邀来上海,在小东门“凤凰台”、“白鹤台”等茶楼演唱。因为早在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已有大量宁波籍人来上海经商。嘉庆三年(1798)宁波旅沪同乡会已在上海城厢北门外购了30多亩土地,建造了正殿五楹的“四明公所”。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上海开埠,当时的上海知县蓝蔚雯是定海人,宁波人在沪势力与日俱增,而这正是甬剧较早进入上海的背景。串客进入上海后,随着演唱艺术的丰富与发展,经历了宁波滩簧、四明文戏、改良甬剧、新甬剧几个阶段,形成了能适应广大观众审美要求,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戏曲剧种。后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舟山地区的女艺人筱爱春、筱凤春等来沪登上舞台和金翠玉、金翠香、傅彩霞、吕月红等女艺人先后在新新、永安、福安等游乐场演出,宁波滩簧实行了男女合演,行当也进一步丰富。这个阶段滩簧班社发展很快,最多时达20个。

作为上海的父母官,蓝蔚雯参加了镇压小刀会起义、太平天国起义。1853~1855年间刘丽川等领导小刀会在上海等地进行了反清武装起义。咸丰三年(1853),为配合清军围剿小刀会起义军,护理上海道蓝蔚雯下令徐家汇、龙华地区士绅募集“义民”500人,每日操练防守于百步桥,以堵截起义军南进。小刀会起义后,清廷急令江南大营清军分兵围堵镇压。署松江知府蓝蔚雯等率水师兵船由黄浦江进迫龙华,各路清军和乡勇2万余人对上海县城形成夹击之势。上海小刀会起义,一共坚持了17个月之久,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被迫于咸丰五年正月初二(2月18日)宣告失败。

1856年(咸丰六年),中美《望厦条约》届满十二年到了修约之期。美国派来驻华委员中国通伯驾,于是联系三国公使,希望一块儿带军舰前往直隶。法方、英方回答他们没有接到政府任何命令使他能把任何海军力量提供给包令用。伯驾无奈,只好单独带两艘美国军舰前往直隶。途中,7月15日,他在福州会见了闽浙总督王懿德并递交国书。8月1日,他到达上海。此时太平军尚没有发生天京事变,战争上还取得一系列胜利。伯驾想跑到白河口跟清政府理论。问题是海军蒸汽巡洋舰“圣·查辛托”号出了意外,不能随他的“东方号”北上。无奈之下,他只能在上海给已革职的吴健彰与他的继任者蓝蔚雯做工作。说:“头断了也不能回去跟叶名琛谈了;在天津若不能见大皇帝,那太平天国要与我们立约,我就不一定不同意了。”9月23日上海道蓝蔚雯及吴健彰会晤美使伯驾,劝阻北上。伯驾要求另派钦差,为修约事在江浙会谈。10月23日英国海军上将西马縻各里率军舰3艘、划艇10余只、海军陆战队约两千人进攻广州,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式爆发。1858年,清政府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为钦差大臣,赶往天津议和。桂良等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恫吓下,于6月26日、27日分别与英、法订立中英、中法《天津条约》。1860年10-11月,订立中英、中法、中俄《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宣告结束。

1842年8月29日,在英国军舰“汉华丽”号上,耆英、伊里布代表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江宁条约》(也称《南京条约》)。《南京条约》订立之后,英国侨民陆续来到上海,试图寻找合适的落脚之处。由于小刀会起义以及太平军进攻上海,使得租界中形成“华洋杂居”的事实。1855年2月14日,上海道台蓝蔚雯与英、法、美三国领事议定华人在租界内租占地皮及房舍居住章程,公布了《上海华民住居租界内条例》,意味着中国官方对于华洋杂居的正式承认,同时意味着华洋分居最终取消。华洋杂居使得华人也可以进入租界居住,外侨大量租地建造房屋以供华人居住,提升了土地的价值。外国侨民在租界中实践的新型土地契证制度对传统社会开始产生影响。蓝蔚雯还辑有光绪十年郭氏枕石草堂刻本《二蓝集》四册。

上一条:紫微夏孝女

下一条:古香道·庙·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