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山渔谚里的渔家生活

时间:2018年10月15日 00:00  作者:  点击:

晚清时期,以嵊山岛为中心的嵊山渔场已经基本形成。鱼汛旺季,全国沿海省市10多万渔民云集于此,千艘渔船停泊在嵊山箱子岙海湾,使本来不足万人的小岛异常热闹。

经历大风大浪的嵊山渔民,在长期的海上捕捞作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他们还以顺口溜的形式,创作了许多朗朗上口的渔谚,世代口口相传。

脍炙人口的渔歌渔谚,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了解渔区风土人情的语言密码。这些渔谚,不仅反映渔业生产的经验和场景,还简明扼要地反映着渔家生活风情,叙述着渔民的喜怒哀乐。

去年暑假,笔者在嵊山岛上采风,聆听老渔民的口述,记录了数则当地渔谚,从中可以感受到嵊山海岛的风土人情。

“船到黄腊咀,蚂蟥见卤水。”这是嵊山后头湾渔民的一句谚语。

当地有渔民到南洋捕鱼,这个南洋,不是东南亚的南洋,是渔民对舟山渔场划分区域,大陈岛、沈家门一带的渔场称为南洋,岱山、嵊泗一带渔场称为北洋。一些渔民染上坏习惯,喜欢赌博,到沈家门一赌,就把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输了个精光。黄腊咀,是嵊山的一个地名,又叫横癞咀、横拦咀,位于嵊山岛东北端,向北延伸出海600米,呈狭长形,该岬角呈南北走向,横拦在西嘴头和后头湾之间,故名横拦咀。

横拦咀是后头湾渔船返航的必经之路。

拢洋了,回家了,大多数渔民兴高采烈,归心似箭,但是赌徒回家,度日如年。蚂蟥最怕的就是见到盐,歇后语说“蚂蟥见盐——缩拢”,估计后头湾的赌坯兄弟,过了黄腊咀,也是手脚缩拢,无颜见爹娘,无颜见妻儿。这一句嵊山老话头对赌徒的刻画真是形象极了,当是宣传禁赌戒赌的好教材。

丈夫出门捕鱼,妻子在家里也没有闲着,她们从事着采螺等渔事活动。“三月三,黄螺爬上滩,东一滩,西一滩,笑煞岙里老绒爿。”老绒爿,是舟山农村、渔区对妇女的俗称。三月三,妇女们忙着采集海螺补贴家用。嵊山螺酱,是舟山海鲜中的状元。新鲜辣螺敲碎,螺要去壳,但是壳不能都去掉,要螺壳带肉。清洗一下,放上盐、老酒、味精、糖等调料,盐要稍微多一些,用筷子搅拌,会有泡泡出来,搅拌到泡泡消失,然后装入瓶罐,封口后保存,一周后即可食用。

“后头湾触嘴毛娘,鳗嘴头番薯六谷,箱子岙吃鱼吃肉。”嵊山岛地方虽小,但岛上的不同地方还是有一些差异性。舌尖上的嵊山,也各具特色。

后头湾外海,岛礁密布,不仅盛产乌贼,更是贝壳类生物的乐园,各种海鲜俯拾皆是。如,藤壶,俗称镞。大型的藤壶可食用,且肉味鲜美。毛娘,一种小贻贝,学名条纹隔贻贝,与淡菜相比,外壳上的毛更多,壳更厚,形状更小,味道也更鲜。鳗嘴头,位于嵊山岛的东南侧,那里有难得的山地,可以种植番薯、六谷(玉米),是嵊山人的粮食基地。旧时代,吃惯了海鲜的嵊山人,把番薯、六谷当成了宝贝,那也是口福啊。

“鱼山虾海,堆银叠金,鱼行遍地,商贾满街”的箱子岙是活水码头,是各种水产品的交易基地,也是岛外商品的交易基地,向来是嵊山岛最热闹的地方。旧时嵊山人要买猪肉、鸡肉还得上箱子岙。“枸杞岙人打扮船,箱子岙人打扮囡。”箱子岙人的物质生活不错,精神追求也讲究,把女儿打扮得漂漂亮亮,自己脸上也有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