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石礁南山后房15-21号夏家老宅院正屋厅堂间一处板壁上张贴着几张功名捷报,由于年代久远,纸质发黄破损,不少字已无法辨析,其中一张捷报上还有“即选儒学正堂”几字,仍清晰可辨,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定海石礁南山下夏氏,是定居海岛舟山年代比较早的一个家族,距今已有八百余年历史。始祖夏祁,字晋彦,生于北宋大观三年(1109年),以兄恩泽授将仕郎,添差明州司理参军(虚衔),后改昌国观察录事参军。夏祁因“乐山水之胜”,“遂居翁州南山下(今定海石礁南山下)”。
据清同治戊辰年(1868年)修纂的《滃洲礼房夏氏南山前中房宗谱》所记,夏祁有一子一女,同父徙居翁洲南山,后也葬于翁洲南山下。自此,夏祁子孙后裔椒衍瓜绵,世泽流芳。而今,南山下夏氏还留存着不少祖居,南山后房15-21号夏家老宅院是其中保存比较完整的传统四合院。
夏家老宅院,已有300余年历史,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049平方米,正屋通面阔五间,两边厢房各三间,西厢房后有罩房,罩房与四合院落间用走廊连通,罩房北设墙门一座。海岛传统民居正屋厅堂其主要功能是迎宾接客、议事,以及摆放神祇和祖先牌位以供祭祀之用的公共空间,建筑空间宽敞,厅堂两壁通常用木板与寝室隔开,夏家老宅院也是如此。
厅堂板壁上贴着的这张写有“即选儒学正堂”的功名捷报,是夏氏哪位子孙后裔呢?查阅《滃洲礼房夏氏南山前中房宗谱》,对照宗谱“人望录”所列举的诸多夏氏出仕者的官位信息,中二房夏惟泰可能就是捷报中所写的“即选儒学正堂”的那位后裔。清康熙丙子年(1696年),夏惟泰出贡,侯选儒学,赠修职郎。修职郎为清官制中的正八品官员,儒学正堂又称为教谕,也为正八品级官员。夏惟泰后来选任金华府训导。
历史上的南山下夏氏耕读传家,子孙后裔向学从善,整个家族读书氛围浓厚,家风严谨,有不少科举致仕的,也有名入邑志光宗耀祖的。明代有3人致仕,如中五房十八世夏炀,由贡生除授四川营经县知县;夏炤,嘉靖中为广东巡检司;夏炳,学行兼优,罗致书塾,为南京侯门教读,一时名士多出其门,归隐南山,屡举乡饮弗就。清代同治戊辰年(1868年)以前,据宗谱记载,南山夏氏邑庠生以上有78人,被举为乡耆或有职衔的有11人。如中二房夏时栋、夏惟泰父子,夏时栋,夏氏第二十世,宗谱中称他“才能出众,应答如流”,被载入康熙《定海县志》“人物”,康熙展复时,知县周圣化旌其闾曰“翁州遗献”。中五房夏尚炯、夏德正父子,夏尚炯,夏氏第二十三世,康熙时县府院三考皆第一;夏德正,雍正癸卯乡试中式副举。中五房第二十五世夏家樑,任定标左营额外奉署右营把总,军功四品蓝翎。
沧海桑田,世易时迁。历经风雨300多年的夏家老宅,如今已是人去院空,荒草丛生,给人一种沧桑之感。然而,目睹正屋厅堂间这些历史上的功名捷报,还有那放置在厅堂间砻谷的风箱,耕田的犁耙,4米多长的水车,以及堆放在走廊上掼稻的稻桶,晒谷的竹席,做年糕的石捣臼等这些传统农家生产生活用具,让人对历史上南山下夏氏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的传统生活方式,由衷地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