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岛先民“家教”观让我们学到了什么

时间:2018年10月17日 00:00  作者:  点击:

家庭教育,历来备受关注,如今更是成为千家万户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情寄。古代舟山的先民是如何看待家教呢?翻阅海岛民间传统家谱,诸多家训族规都有针对孺子蒙学蒙养以及子弟择师求学等方面的家教训则,这些百余年前的家教思想,很值得现代人看看想想。

一、重蒙学,视为一身事业之根本

始修于明永乐元年(1403),重修于民国八年(1919)的北蝉淡水坑《张氏宗谱》,其家训“豫蒙养”篇云:“古者有胎教,又有能言之教,有小学之教,更有大学之教,是故蒙养为极大事,又为最难能事,盖一身事业此为根本。”启蒙教育,由来已久,传承发展上千年。如今,曾经为我们祖辈父辈耳熟能详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这些传播百千年的蒙学教课书又进入寻常百姓家,蒙学回归,古今同理,值得庆幸。

对于蒙学重要性的认识,舟山民间家训多有强调。如岱山岱西《王氏宗谱》,谱中有“四明长潭王氏宗谱约法”,其“蒙训”篇以《易经》的“蒙以养正圣功也”为起句,而后例举北宋教育家吕希哲小时候母亲申国夫人对其遵礼守规之家教故事,告诫族人培养蒙童纯正无邪品质,这是今后成功成才的基础。历史上舟山各家族都重视子弟就学求教,竭尽家族财力为子弟读书托底。

定海西乡的《滃洲礼房夏氏南山前中房宗谱》,有祖训五十一条,几乎囊括了整个家族的所有活动及其道德行为规范,第34条要求子弟学业务必“专心笃志”“责令读书肄业”,家长要“考其成功”。金塘新建村《倪氏宗谱》宗规规定对贫寒子弟求学要予以资助,“子孙有贫寒孤苦,其聪颖可望造就者,族中助其脩补,俾得在学校卒业,以示鼓励。”白泉繁强村王氏家族,历史上其家族更是严于督课子弟业儒,以光宗耀祖,家族还设义田贤田资助、奖励子弟读书、参加科举。王氏“义田条规”规定:“无力读书者,每人给束修钱三千”;“子弟入泮者给钱拾千,补廪者给钱二十千,拔贡优贡者给钱三十千,登乡榜者给钱五十千,副车减半,成进士者给钱一百千”;“应乡试者给钱五千,应会试朝考者给钱四十千,使子弟知读书之美……”

二、重家学,择师不慕虚名讲实效

选择怎样的家教老师是现代家庭一大心事。从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学段,不少家庭为了选择一个称心的家教老师而伤透脑筋。那么,我们的先辈们是怎样为子女择师呢?

展茅桂萼堂《徐氏宗谱》“宗范”有则“耕读”训言,有两段话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深思。“凡延师传毋慕虚名,盖素擅虚名者自无实效。必于未订关时,深加体察,择其可以为吾子师者,然后尊为西席,则师得其人而子弟获益无穷矣。”

“子弟之学将成未成时,实延师家学,不必远从经师。盖经馆中之子弟大抵务浮文者多,而务实学者少,与之共事,则学问未成,而浮文习熟矣,世无贤子弟半,由此可不鉴哉。”话语中有两个关键词“延师毋慕虚名”和“延师家学”,很切中当下不少家庭在选择家教中的弊端。尤其是延师家学,为许多家庭所忽视。

从前,不少硕师大家,其学问往往起始于家学,世代相传,故而根基深厚。清代浙东经学大师定海紫微庄墩头黄式三、黄以周父子,家族几代人专治于儒学,子承父业、薪火相传,堪称海岛典范。黄式三之父黄兴梧,二十四岁时“逰庠”,锐志于学,后因病“辍举子业”,致力于自身修养、风俗教化等事项,晚年时则“课督儿辈”。黄式三、黄以周父子俩皆经史并治,汉宋兼学,黄式三以经学称誉于世,宗族弟子尊称为“明经公”。黄以周“少承家学,与兄以愚、以巽相砥砺”。黄以周前三十余年,主要是居家读书,治父书。黄以周对儒学的研究与学术思想既与父亲黄式三一脉相承,又有创新之处。

三、重家风,以德为先以身作范

传统家教严以家规、家训教育家族子弟,以正家风;教育强调以德为先,父母长辈注重自身的示范榜样作用,这是留给我们珍贵的财富,也是现代家教引以为鉴的重要内容之一。

展茅桂萼堂《徐氏宗谱》“宗范”篇开头就讲述为何要立宗范家规,是为保存淳朴之家风。“……族敦朴素崇耕读,远近咸称仁里。然不立教以维持之,乌知醇厚之天不日漓于浇薄,朴素之风不日即于奢靡,仁里而变为薄俗。余窃忧之……立为宗范,俾我子姓循循于范围之中,庶几醇厚之天可葆,而朴素之风长存矣。”家训族规是过去教育规范子弟品行的准则,各个家族都有一致的认识,北蝉《陡 杨氏宗谱》“家范”云“家之有范,范一家也”。历史上,海岛各家族非常注重儿童早期行为规范教育,有意识地将儿童日常生活习惯的养成作为道德教育以及形成良好家风的一个起点。

宋代大儒朱熹十分重视儿童行为规范教育,他在《童蒙须知》就讲:“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所当知。”历史上舟山各家族对儿童早期生活习惯养成也是非常严格。如定海椗齿何氏家族虽然身处偏僻山角,然家规起点很高,也很严格。修于清光绪二十九年 (1903)《椗齿里何谱》,以北宋司马光撰写的《家族法规》作为本家族的家规,对族人如何尊礼守礼作出非常详细的规定,摘录其中对儿童早期行为规范教育的部分文字:“凡子始生,若为之求乳母,必择良家妇人稍温谨者。子能食,食教以右手。子能言,教之自名及唱诺、万福、安置。稍有知,则教之以恭敬尊长。有不识尊卑长幼者,则严诃禁之。六岁,教之数与方名。男子始习书字,女子始习女工小者。七岁,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始诵《孝经》《论语》,虽女子亦诵之……”这种强调儿童早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与现代教育理念其实是十分相吻合的。

为使家风端正,切实做到有令则行、令行禁止,舟山传统家教非常注重父母家长以身作则的榜样示范作用。修撰于1924年金塘培德堂《倪氏宗谱》“宗规”明确规定:“宗长为本族表率,倘或行止不端,虽伦序当立,亦不得推举。”《滃洲礼房夏氏南山前中房宗谱》“祖训”有多条是关于家长如何起到示范引领的,如“家长总管一家之事,必先谨守法度以御家众”;“家长总管一家大小,当以至诚待下,言不可妄发,事不可妄为,有父兄者必先起敬起孝”;“家长理家之法,当以勤谨为先”;“家长齐家之法,当以孝悌为本,孝悌行于家而后仁孝及于物”;“家长处心务要至公无私,凡有衣服饮食给散群下,须要均平不得偏徇”等等。南山夏氏自始祖夏祁参军定居滃洲南山以后,子孙后裔向学从善,诗礼传家,这与严谨的家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海岛传统家教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若能以古为鉴,汲取其精华,这对于我们每一个家庭,乃至整个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都是极有价值的,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难得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