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从三江口进定海城的官道,是舟山本岛南北方向最主要的古驿道,古驿道最早建于大唐开元年间(713~741),是翁山县(当时舟山始设县治为翁山)与外界联络的重要邮路,从三江商埠翻越平石岭、长春岭、叉河岭,到达定海北门,全长14公里,路面用鹅卵碎石铺砌。古驿道又是定海通往岱山、嵊泗、上海的必经之路,也是官差传递信息、民间通商的唯一驿道。在马岙境内要翻过王衙山(黄鹤山嘴)、石子坑、平石岭、镜子山、美女山、长青岭等山岭,经过临江亭、光明亭、松鹤亭、止善亭等驿亭,沿途还有关圣殿、灵官庙、白鹤庙、黄鹤庵、永福庵等规模不大的庙庵,而地藏殿是其中最大的一座。
当时古驿道上一半是驿亭,一半是庙庵。而庙庵多半也是由风雨亭之类改造过来的。首先是给行旅者遮风避雨、歇息之用,再是给信众祈福求平安之用,地藏殿恐怕也是这样衍化的。光绪《定海厅志·寺观》:地藏殿,在长青桥侧。民国版《定海县志·交通陆道邮信》记载,马岙长青桥侧,有光绪年间修建的松鹤亭。松鹤亭是座穿心凉亭,又俗称马岙桥凉亭。过去无家可归的讨饭人蜗居于此。
长青桥,《定海厅志·马岙庄图》标注的是“长清桥”,又叫马岙桥,根据《定海遗爱录》记载,该桥是康熙年间定海知县缪燧所造。在各种版本的定海县志记载中,长清桥,属于小沙岙。其中康熙《定海县志》中记载的小沙岙古桥排序是:长清桥(俗呼马岙桥)、?桥、萧桥、迎贵桥、转水桥、霓桥、丁家桥、中溪桥。即是从小沙东南角沿山溪坑流经方向至小沙西北角排列的,长清桥为小沙岙第一桥。至于它为什么又成为马岙桥,一则是离马岙近,且马岙人行走的多;二则据民间说法,长清桥的归属问题,马岙、小沙两庄曾有争议,告到了定海知县那里,请知县判一下。那天刚有马岙人做竖屋馒头,挑到地藏殿去,供好地藏菩萨后,就在长清桥头分发给过路人吃。马岙庄里的人闻听此事,好多人都跑去长清桥去吃馒头,刚好定海知县路过,问了一问,这里都是马岙人嘛,那就叫马岙桥算了。于是,马岙桥就算给马岙人了。马岙人在重修此桥时,干脆在桥板侧面刻上了“马岙桥”标志。
马岙桥原址已经淹没在今长春水库之中了,1958年造水库之前,这里本是长春深谷,驿道经此,马岙桥是一座由青色条块花岗石建成的三孔石桥,桥上有精致的桥栏,湍急的流水从圆拱形桥孔喷涌而出,可谓古驿道上最壮观的一座桥,当年也是马岙与干览两庄的分界桥。修造水库后,马岙桥被南移至龙潭坑溪坑汇入长春水库处今水文站旁侧。桥板今犹存。桥板南侧面有字:马岙桥,道光二十六年岁次丙午孟春月下浣吉旦一甲重修造。桥板北侧面也有字,但因苔藓太浓,难以辨认。
旧时马岙桥的东侧有一块高约5米的石碑,上镌刻“嘛叭呢咪哞”六字,笔势浑厚,不知出自何人手笔。地藏殿就在桥边,殿内古木参天,绿叶成荫,一尘不染,十分幽静。地藏殿是南来北往旅客和信徒香客必经之地。据年轻时曾在地藏庵做过两年助工的当地乡民林承雪老人介绍,原地藏殿有七卜长的大殿三间,朝北,两间大厍头,东西厢房各三间。阳门朝北,外面还有一道铁门,内供地藏菩萨和十八罗汉。大殿内菩萨周边罩着纱灯,挂着红灯,五颜六色,很漂亮。地藏殿里家计较多,光八仙桌旧有20多张,附近居民逢婚丧喜事都来这里借赊。还有包括一座由马岙石匠大户杜晓春乐助的庵山和里份弯在内的80多亩土地,都属地藏殿庙产。地藏殿先后住过尼姑与和尚,还可以看到埋着四代主持和尚的坟墓。上世纪50年代中期,地藏殿被拆,当地乡民将菩萨与罗汉抬到附近的五雷山上的五雷寺继续供奉。其中有个名叫林定宝的乡民,婚后一直无子。他抬了两尊罗汉上山,边上山边祈求罗汉保佑,后来,果然生了两子,还细眉笑眼的,颇像两尊罗汉。
地藏菩萨信仰之所以在中国各地广泛传播,与中国儒家“孝道”思想的一致性是分不开的。地藏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曰解救苦难地藏菩萨。 “地”是大地,“藏”是宝藏。大地能承载万物,含藏有丰富的资源,人类的心地也含藏无量的宝藏,要以孝道来挖掘。《地藏菩萨本愿经》介绍说,地藏菩萨在忉利天宫接受释迦牟尼佛的嘱咐,在世尊圆寂之后、弥勒菩萨成道之前,在这一段没有佛法教化的时代,用孝道代替佛陀教化众生。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原来佛法也是建立在孝道基础上的。汉字“孝”上面是个“老”字,下面是个“子”字。这两个字结合起来,就是告诉我们父子是一体,孝是一体的。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也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自体。
长春深谷地藏殿始建于何时,已无从考证。长春水库造好后,有信徒在平石岭定马公路西侧(今平石岭26号)复建地藏殿。到2000年之前只剩三间小屋,无人住持。直到智华法师应当地信徒之邀,来任住持,始称“地藏寺”。10年来,筚路蓝缕,修葺扩建此寺,至今已有18间。殿内除供奉地藏菩萨外,还供奉西方三圣。时常有岱山、嵊泗及本地附近乡镇的信徒香客前来向该寺智华法师讨教法理。
这块区域原本是个人文遗迹集萃的深谷,除了古驿道、止善亭和龙潭坑内的九溪龙王宫,除了马岙桥、地藏殿和松鹤亭,还有更具历史价值的两处遗迹。一是宋代陶回孙读书修藏的平石山房。陶家书香门第,为马岙望族,先后出了抗元保国的临安尹陶回孙、庐墓不仕的孝子陶椿卿、不畏权贵的监察御史陶篨仲、编修正德《昌国县志》的陶恭陶积爷孙,在宋元明三朝英才贤达辈出之多,为舟山罕见。陶家的光霁堂、墓地就在平石岭长春水库之中。另一个是戚家军将士墓地。在保留着原始古朴石头民居的戚家岙,那批来自明嘉靖年间的抗倭将士,在冠带把总章延廪的带领下,在沙蛟、后湾一带引兵设伏,大破倭寇。他们中的殉难者几百年来安息在此,其实应该得到我们后人的瞻仰与纪念。
地藏寺坐拥青山蔼蔼,面对碧水粼粼。左为鹰嘴山,右为戚家山,可谓青龙白虎,藏风蓄气。闲暇之时,登地藏寺光明亭环观四周,缅怀古人遗迹,顿觉:林木清气聚香风,人文遗韵化梵音。拂之聆之,何尝不是人生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