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境内的十座百年灯塔

时间:2018年12月25日 00:00  作者:  点击:

灯塔(航标)在我国有着4000多年历史,经历了刻石示警、立标指浅、烽火引航、宝塔指路、人工灯塔多个阶段。其中浙东沿海灯塔逐步兴起于鸦片战争后,始建于1865年的宁波镇海口的七里屿(峙)灯塔就是我国最早的两座近代灯塔之一。

浙东沿海灯塔,是我国东南沿海航线上及东南亚各国主要航线上的重要标志之一。据统计,目前在浙江海域共有灯塔(航标)1903座,分别由宁波航标处和温州航标处管辖。而在这众多的灯塔(航标)中,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灯塔(航标)14座,散落在舟山境内的就有10座。这里,记者就舟山境内的10座百年灯塔做个介绍。

白节山灯塔

白节山灯塔位于嵊泗县马关社区白节山(岛)南端,系国际灯塔,是上海经白节海峡往来南方及东南亚各国船只的主要导航设施之一。灯塔占地面积9.07平方米,系铁架混凝土结构,圆柱形,塔高14.3米,灯高海拔75米。光源原以煤油为燃料后改为柴油机发电灯光,灯器为牛眼式透镜,灯质为红白两色,每60秒交换发光一次,亮度500瓦,射程22海里。

白节山灯塔1883年由英国人建造;1937年被日寇占领;1945年日寇投降后,由国民党政府接管;1950年嵊泗解放,属交通部管理,并改为电光源,现已改为太阳能;1969年移交海军航保部;1980年归上海航道局管理;现为上海海事局宁波航标处嵊泗航标站管理。

鱼腥脑岛灯塔

鱼腥脑岛灯塔位于舟山群岛火山列岛极西小岛鱼腥脑岛之巅,东至岱山县鱼山岛6海里。鱼腥脑岛俯视呈等边三角形。该灯塔建于清同治11年(1872年),为英国人赫特建造。1945年重修,解放后由海军长涂水警区司令部航保科管理,1983年移交镇海航标区岱山航标站,2004年改为无人值守灯塔。塔身为成型块石砌筑成圆锥形,外涂黑色漆料,灯笼为钢质圆形,塔径2.2米,灯塔10米,灯高27米,灯闪白20秒,射程15海里。

该灯塔北与唐脑山灯塔、南与太平山灯塔相接成链,是沪甬、沪舟及长江口驶向南方诸港航线上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我国沿海南下北上船舶航行的必经之处,其航线的15海里内无其他航标助航,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洛伽山灯塔

洛伽山灯塔位于普陀区境内的洛伽山上,与其西北向的佛教圣地普陀山隔海相望。该灯塔始建于1890年,1931年改建,塔身标高7米,灯高40米,灯光红白转换,白光3秒一闪,红光9秒。塔身为石砌圆塔,最大底径2.7米,外涂红白相间横纹,八角形灯笼。现属宁波航标处定海航标站管理。

洛伽山灯塔与外洋鞍岛灯塔成链,与船礁灯桩相应,引导航船进出普陀山港域,是伊斯兰水道和莲花洋水道的重要助航标志。

花鸟山灯塔

花鸟山灯塔位于长江口外、嵊泗县境内的花鸟岛上。花鸟岛上有两个山峰,从南向北望去呈马鞍状,故又称北马鞍岛,花鸟山灯塔亦称北马鞍岛灯塔。

花鸟山灯塔始建于1870年,1910年重建,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该灯塔主灯牛眼透镜直径达1.84米,塔身为黑白两色。该灯塔是集视觉航标、音响航标、无线电航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基站于一体的大型灯塔,是一座综合型助航设施,史称远东第一灯塔。是我国东南沿海、东南亚地区以及经由东海进入长江口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东南沿海大中型船舶航线上的重要标志之一。

东亭山(外洋鞍岛)灯塔

东亭山灯塔位于舟山群岛东南部的外洋鞍岛上。外洋鞍岛又名东亭山,岛呈圆形,面积0.033平方公里,海拔49米,岛岩崎岖,居洋鞍渔场中心。灯塔为白色钢制圆塔,塔高8.5米,闪白10秒,灯高55米,射程20海里。建造于1907年,初置英国制造的四等镜机。 1982年底,由海军长涂水警区移交给镇海航标区管理。1998年无人化改造,塔身防腐处理,安装主副灯转换系统,直升机平台,1999年安装遥测子站,遥测管理。属宁波航标处定海航标站管理。

东亭山(外洋鞍岛)灯塔是舟山群岛东航路上的重要干线标志,也是船舶进出宁波—舟山港的重要助航标志。

下三星灯塔

下三星灯塔位于岱山鼠浪湖岛东6公里的下三星岛,是太平洋西岸第二大灯塔。由英国海务科在1911年建造,主要任务是为过往船只导航。现为国际灯塔,系白色钢板铸钉圆柱形塔,塔高7.9米,钢板旋梯,灯高63米,光线射程20海里。

该灯塔向南、向西北分别与小龟山(小板门)和白节山灯塔成链,引导航船安全出入小板门水道,是长江口通往东南航线上的重要标志之一。同址建有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雷达站,是船舶进出洋山深水港的重要助航设施。

小龟山(小板山)灯塔

小龟山灯塔位于舟山群岛中街山列岛小板门水道西侧的小龟山上。塔身为黑色铸铁圆锥形塔,塔高11米,灯高75米,射程18海里,其东侧水道为南来船舶驶往长江口之捷径。

该灯塔设立于光绪九年(1883年),初置三等旋转明灭灯,1893至1895年曾试用棉花火药雾炮,因效用不佳终止,1911年设置气压雾笛,解放后由海军长涂水警区航保科管理,1983年移交镇海航标区岱山航标站。2001年4月起为无人值守灯塔。安装有遥测子站和直升机停机平台。系小板门水道上的主要助航标志,对引导船舶进出长江口和上海港有着重要的助航作用。

太平山(大鹏山)灯塔

太平山灯塔位于定海区金塘镇大鹏村西北角太平山顶裂表嘴上,1907年由本岛士绅杨希栋始建。灯塔顺太平山为东西走向,共有2座,一为杨希栋之子杨圣波捐建的主灯塔,另一为新建的全钢结构副塔。主塔高8.9米,灯高87米,灯闪白10秒,射程16海里,为混凝土圆桶形塔身,直径约2.5米,基座覆盆形刷黑漆,塔身刷白色,塔内有铸铁旋梯,灯笼八角形,笼外环形回廊,笼顶为略带八角的弧形穹顶,顶上置避雷针,塔周建有控制室与值守塔人员房、水池、雾灯等设施。

太平山(大鹏山)灯塔是甬江口、金塘岛以西指示船舶避开礁石险区,引导船舶进出港汊,也是船舶往来沪甬航线的重要助航标志,更是一处研究舟山附近航海、水运史难得的历史实物。

唐脑山灯塔

唐脑山灯塔位于嵊泗县大洋镇西端6海里的唐脑岛上。该灯塔始建于1907年,北距大戢山灯塔17海里,南离鱼腥脑灯塔16海里,是沪甬航线链路导航标志之一。现塔于1996年在原位重建,重建灯塔为无人值守灯塔。灯塔的灯笼为圆形钢质,直径3米,装有雷达应答器。灯塔能源为太阳能,另备柴油发电机一台。

唐脑岛呈狭长形,西北至东南走向,面积0.032平方公里。据记载,该塔曾称“有灯无塔”。早年,灯器是架在平房顶上的,1990年虽建起半圆形碉堡式二层楼房一幢,但灯器仍安装在屋顶上。 1996年灯塔实施无人值守改造,才改写了唐脑山灯塔“有灯无塔”的历史。

半洋礁灯塔

半洋礁灯塔位于嵊泗县菜园镇西南6海里处的一干出礁上。该灯塔始建于1904年,为混凝土石块砌成,并无灯笼,灯外覆以小罩。塔上备有雾钟,凡阴雾天自动发生。 1975年重建,塔身为黑色石砌圆塔,钢质灯笼直径2.5米。 1996年该灯塔改为无人值守灯塔,安装有雷达应答器。

该灯塔与东南向德白节山灯塔相接成链,是白节峡水道上的重要航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