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自1840年诞生迄今已有170年的历史了。对如今的人们来说,寄信贴邮票、盖邮戳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没准打个电话、发个邮件、传个QQ,就连信也不用寄了。可是,在100多年前,相隔两地的人们要相互联系,则只能靠通信。岁月悠悠,物换星移,现如今,不知还有谁知道百年前的定海邮局在什么位置?从定海邮局寄出的信件上盖的又是什么样的邮戳?近日,笔者在因特网上耗资数百“大洋”,觅得一枚加盖有“浙江定海”邮戳的清朝蟠龙邮票,邮票上较完整、清晰地显示着当年定海邮局使用的干支邮戳,可谓是一件十分珍贵的反映舟山邮政史的实物资料。
邮戳即邮政日戳,是邮政部门各种戳记的总称,它与邮票一样是邮政历史的反映,由于所在地的不同,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邮戳比邮票更能够反映一个地方邮政史的发展和沿革。可喜的是,我收集到的加盖在清朝蟠龙红色2分邮票上的邮戳基本上为全戳(见图一),呈圆形,直径28mm,为腰框式干支邮戳,分上、中、下三格。上格即上半环是字体为隶书的省份名称“浙江”,字号大小相当于现在的小二号字,下格即下半环是字体为隶书的县名“定海”,字号相当于现在的三号字,中间腰框呈长方形,规格为24mm×9mm,上面的日期采用农历干支纪年,为“戊□三月十六”,字体为宋体,字号相当于现在的小四号字,框内可更换年月日字钉,显得古朴雅致、简洁大气。至于这枚邮戳是钢质戳、木质戳或是角质戳,则目前还无法考证,但根据当年邮戳使用的普遍规律,邮戳还是为木质戳的可能性较大。
那么,农历“戊□年”究竟是哪一年呢?这还得从蟠龙邮票的发行和定海邮局的设立说起。
清朝蟠龙邮票是图案为蟠龙、跃鲤和飞雁邮票的统称,是1896年清朝国家邮政正式开办后于翌年发行的第一套普通邮票,由德籍清代中国海关工作人员费拉尔(1860-1904年)设计。费拉尔通晓汉语,又喜绘画,早年在上海海关造册处供职,在清朝国家邮政设立前的海关开办邮政期间,他就兼任邮务工作,负责设计了许多清朝邮票。蟠龙邮票由于其印制的地点、版别的不同,可分为三次发行。清一次蟠龙票为日本版石印票,于1897年8月16日发行,全套12枚;清二次蟠龙票为伦敦版有水印蟠龙票,于1898年1月28日发行,全套12枚;清三次蟠龙票为伦敦版无水印蟠龙票,于1902年至1910年期间发行,全套20枚;这三期发行的蟠龙图案邮票面值均为半分至一角。经仔细查证,我收集到的这枚蟠龙邮票为清三次伦敦版无水印蟠龙票,且邮票的齿孔度数为14度,符合清三次蟠龙邮票齿孔12-16度的齿度范围,因而这枚蟠龙票应该发行于1902年后至1910年前。
据邮学家孙君毅先生所著的《清代邮戳志》介绍,大清邮政自1904年开始使用干支年邮戳,一直到清廷灭亡。干支年邮戳一共有甲辰、乙巳、丙午、丁未、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八种。显然,“戊”字开头的年份就是“戊申”年,即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因而“戊□三月十六”应该是“戊申三月十六日”,换成公历纪年,这一天是公元1908年4月16日,农历和公历日期正好相差一个月。而资料显示,2分邮票又恰好是当年重量为15克以内的国内平信信函邮资,这就好像新中国成立后到1990年,人们寄一封平信只需8分钱一样(当然,随着邮资的提高,现在一封平信的邮费已调价到了1.20元)。而据修于1923年的《民国定海县志》记载:“自光绪二十七年(1901)间仿行邮政以来,传递书信皆须贴用邮票,信用信客也应受邮局之检查,依书信重量纳费。 ”显然,这枚加盖“浙江定海”邮戳的清朝蟠龙邮票是当年从定海邮局寄出的,是“传递书信皆须贴用邮票”的实物。笔者请专业人员运用最新的电脑软件,对加盖在蟠龙票上的邮戳进行复原,使我们清晰地看到了当年“浙江定海”邮戳的模样。 (见图二)
那么,晚清时的定海邮局又是什么时候设立的呢?据《舟山市志》“邮电篇”中记载:“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设定海邮政分局,隶属宁波总局。三十二年四月,岱山开设邮务代办邮局,沈家门相继设邮政铺商。 ”也就是说,清朝官办邮政最早在舟山设立的时间是1900年,是在1896年清朝国家邮政正式开办的4年以后。而在此之前,定海与宁波及各岛屿之间的民间书信物品的运送则一直由民信局负责。 “光绪年间,定海设有永义昶、和泰、永利生信局”(《舟山市志》)等多家民信局,据今年91岁的舟山集邮老人陈九皋先生回忆,解放初他曾访问过舟山当地清代出生的邮务人士,得知当年的永利生信局就在现今定海人民中路18号舟山市工商银行港城分理处这个位置。晚清定海邮局设立后,民信局依然存在,直到民国23年(1934年),国民政府为发展国家邮政事业,严令取缔民信局后才停止。
那么,晚清时官办定海邮局的具体位置又到底在哪儿呢? 《民国定海县志》上记载:“查(定海邮局笔者加)初立时附设于商店内,民国二年始设支局,八年改为二等邮局,属宁波邮政局管辖,局址在城中状元桥下。 ”翻阅上世纪八十年代编印的《定海县志》,上面记载的更为详细:“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一日,县城内八甲(今竺家弄口)设定海分局,隶宁波邮政总局,实行大清邮政。三十二年辖沈家门、岱山邮政铺商,发售‘龙头’邮票,贴票寄信。 ”这里,对定海邮局的设立时间,《定海县志》上的记载与前述《舟山市志》、《民国定海县志》上的记载都有细微的差别,《定海县志》记载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一日”,《舟山市志》记载是“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十月”,《民国定海县志》上没有注明具体的日期。笔者认为,《定海县志》中的日期具体到了几月几号,相对来说应该更精确、可信一些。假如《定海县志》中的“十一月一日”为公历日期,那么,这一天的农历恰好是九月十日;假如“十一月一日”为农历日期,那么,这一天是公元1900年12月22日,正好是冬至节。因而宽泛地说,隶属于宁波邮政总局的定海邮政分局是于1900年秋冬季节设立的。定海邮局的所在地“县城内八甲(今竺家弄口)”应该在原定海状元桥堍。由于旧城改造,原先位于人民中路和东西大街交叉口(舟山市第一百货商店前)的状元桥已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修路,清朝定海邮局的位置也已建起了定海建设银行办公楼,竺家弄也改道将弄口设在了人民中路,真可谓是物逝人非,换了人间。光绪三十二年,即1906年,定海邮局又“辖沈家门、岱山邮政铺商”,即在沈家门、岱山设立类似于现在的邮政代办所,“发售‘龙头’邮票,贴票寄信。 ”(注:“龙头”邮票是早期民间对清代邮票的别称,源于清朝1878年海关兼办邮政时期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以龙为图案之故。 )因此,无论怎么说,定海邮局最晚在1906年就已经贴票寄信了,这枚加盖1908年“浙江定海”邮戳的清朝蟠龙邮票的出现应该也是顺理成章的。
掐指算来,这枚加盖“浙江定海”邮戳的清朝蟠龙邮票都已经过了一个世纪。风云百年,沧桑世事。102年前,这枚蟠龙票贴在信函上从清朝定海邮局飞向了外地,就好似一位百岁老人,在外漂荡了一个世纪之后,如今又通过现代邮政鸿雁传书,回到了它早年的出发地。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定海应该是它最好的归宿。如此说来,这多像是既浪漫又富戏剧性的传奇故事啊!而它留给后人的,则是时代的记录、历史的厚重和无尽的感怀,就似那窖藏百年的美酒,香醇四溢,醉人心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