嵊泗花鸟岛地名探微

时间:2019年05月29日 10:02  作者:  点击:

      嵊泗花鸟岛,地处东海之滨,是舟山群岛中最北的一个岛屿。花鸟岛风景优美,海瀚、礁美、滩佳、石奇、崖险,气候宜人,乡风淳朴。岛上还建有远东第一大灯塔——花鸟灯塔。

  花鸟岛的开发历史悠久,南宋时已有住人。南宋淳熙初年,该岛砂岸被置为庆元府(今宁波)儒学田产,这是对花鸟岛上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早记载了。

  花鸟岛的最初地名叫石弄山、石衕山

  宋乾道《四明图经》的卷七《昌国》中是这样介绍的:“石弄山,在县东北九百五十里,山石玲珑,东西相悬,人可出入。”

  南宋宝庆年间的《四明志》基本延续了乾道《四明图经》的记载,在卷第二十《昌国县志全》中介绍:“石弄山,在海之东北,有石玲珑,故名。 ”但是,那时花鸟岛的地名称谓既有“石弄山”,也有称“石衕山”的。

  宋宝庆《四明志》卷第七《叙兵》云:“神前、石衕、三姑、宜山、马迹、关岙、海驴礁及海南北中间其昼夜巡徼者,三日一报。”那时的花鸟山,已经是南宋水军“昼夜巡徼”的边防海疆,纳入南宋政权的有效管理。衕,音“同”,字意为巷、小街道,称“衚(hú)衕(tòng)”。从意思上看,石弄山和石衕山是同一回事,从语言习惯上看,石衕山可能更有点儿像是北方人的叫法吧。宋开庆《四明续志》、元大德《昌国州图志》也都将花鸟山称之为“石衕山”。

  宋开庆《四明续志》中的花鸟山,是作为海防战略要塞来记叙的。云:“自招宝山至石衕、壁下山共十二铺”,又云:“络华山至石衕山一铺,络华山东北取壁下山直西取石衕山,皆有人烟,风水顺便半潮可到,风水稍逆便用一潮,傍近别无以次山屿。若天气清明,烟旗火号仅可相应,或遇海气冥蒙,雾露遮蔽,风雨晦冥皆难应号。”自石衕山东北以至西北,别无山屿,皆是深洋大海浩浩无垠。

  宋开庆《四明续志》中有“烽堠”十二铺之说,在大海中,铺为烽堠(烽火台),以两岛相间为一铺。而石衕山至壁下山一铺就是最后一铺,也是南宋朝廷“海上国门”之最东首。

  明天启《舟山志》云:“石弄山,山石玲珑,云影穿漏,故名。 ”云影穿漏,说的是岛上的穿心洞景点。《浙江省嵊泗县地名志》认为,石弄山是以小石弄(岙)的地形特征而得名的。石弄山的遗风至今犹存,花鸟岛上还有一个地名叫“小石弄村”。小石弄村位于小石弄岗墩中部,系一狭长石弄堂,底倾斜,过去村民在两旁辟岩居之,以此得名。

  明代的花鸟山,常被称作“花脑山”

  在明代的一些书籍中大都将花鸟山称之为“花脑山”。那时的花鸟山是明朝抗倭斗争的最前线。明朝大将侯继高曾经取得花脑山大捷。侯继高《补陀山序》中言:“我是以有花脑、浪岗之捷,谓非大士默相之功可乎? ”

  《浙江省嵊泗县地名志》是这样解释“花脑山”的:“康熙至今,多写作花鸟山,但习称则以花脑山为主。这一带岛屿多水仙花,该岛位居北端,地势最高,喻作众花山之脑,故称花脑。”似乎非常合理。还有一些文人学者认为花鸟山周围一带,嵊山、壁下、东库都是美丽岛屿,但是其秀丽妩媚都无法与花鸟岛媲美,花鸟岛堪称为“众花之脑”,故称“花脑”。

  这些都是用现代人的视角来看花鸟山,明朝时候的花鸟山,其现实情况又是怎样呢?

  明朝嘉靖以来,有宁波、台州等地渔民来花鸟、枸杞、壁下一带的边远海岛生产作业,并先后定居在花鸟等岛屿上。这些远海作业的渔民大多数没有什么文化,他们对海岛的命名自有一套自己的价值观。

  他们看到的花鸟岛、枸杞岛,是一大片的天然石头,高高耸立,正如宋乾道《四明图经》中所描写的“山石玲珑”,但是这些渔民不是非常诗意地将此唤做“玲珑石”,而是把它们叫做“砬屿”,叫做“花脑”。砬屿、花脑,这是什么东东?那是渔民对“癞头”的俗称。在渔民们的眼中,岛屿的取名是为了好记好识别。而岛上因为有高高耸起的石头,地表岩石裸露,缺乏植被,由此形象地称为“癞头”,因此命名。

  如,砬屿,指的就是马鞍列岛南侧的枸杞岛。清光绪年间《江苏沿海图说》书末的《长江口附近海岛表》中介绍枸杞岛,西方译名南马鞍岛,俗称砬屿。砬,方言中读lá,砬子是指山上耸立的大岩石,多用于地名,石砬子既有岩石的意思,又有癞头山的意思。

  而“花脑”指的就是马鞍列岛北侧的花鸟岛,也含有癞头的意思。“花脑”是明清时代象山、台州一带渔民对癞头的一种“绕着弯儿”的说法,也算是一种隐语吧。

  花脑,最初是渔民对“癞头”的喻称

  在《象山县渔业志》的“丛编”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象山檀头山岛,十里平沙,烟涛弥望,乃石浦港东面门户。清嘉庆年间,岛上来了一伙逃亡的“绿壳”,大佬叫蔡千,台州府人,人称大王。“绿壳”干的是打家劫舍、杀人放火的勾当,当属恶人一类。蔡千却是与众不同,他专劫那些为富不仁的人,把劫来的银两大把大把地撒给穷人。但是,“绿壳”终归是“绿壳”,一旦被捉,是要杀头的。“绿壳”最忌一个“头”字,比如提到“癞头”两字,就得绕个弯儿说成是“花脑”。蔡千爱吃豆腐,人们须把豆腐唤做“水花”。如果谁不慎说漏了嘴,当心脑袋搬家。

  这个民间传说是将福建大海盗蔡牵的历史故事移植过来的,象山檀头山岛历史上曾经确是蔡牵的老巢。其中的海盗忌语“癞头”,就被改称为“花脑”。“花脑”是明清时期象山一带渔民对癞头的一种喻称,也有可能是海盗的一种江湖隐语。

  据《浙江省嵊泗县地名志》介绍,在地质上,花鸟岛西部以燕山晚期侵入的花岗岩为主,东部为钾长花岗岩,并有一条近南北向长1200米、宽300米的闪长玢岩岩脉。明清时期的花脑山,土壤瘠薄,裸露的岩石比较多,植被零星分布,因此被形象地俗称为“花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