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氏溯源,在宋时的《姓纂》一书中已收有“忻”姓。据《丛书集成》本的《古今姓氏书辨证》校勘记介绍,南宋绍兴年间刊本的《古今姓氏书辨证》目录中有忻姓。
清道光《东钱湖志》载:“忻氏是春秋时那个著名的范蠡的后代。 ”相传,越王勾践十年卧薪尝胆,成功地打败吴国,复兴越国后,范蠡就携带西施隐居东钱湖旁,他改名陶朱公,所以这里的一座山被称为陶公山。
一、舟山忻氏的始祖忻都
舟山忻氏始祖忻都,为忻氏十四世孙,字宏勋。宋时登解元,元赐进士,除右纳言,元至元二年(1265年)谪授定海(今镇海)县令(见《重修定海县记》),至元十二年(1275年),自福建任职庆元路(宁波)清剿倭寇,公后见幾(机)退居定海(今镇海)县金塘山梳头岙(一说“墩头王”)。
元代史学家、翰林侍讲学士奉政大夫袁桷(1266年~1327年)曾写过一篇《重修定海县记》,记述忻都在至治二年(1322年)开始治定海(今镇海)之事。而后的五年复升右纳言,又转升庆元路统辖兼总督军务事。他任官的时间在元大德年间至至顺年间,前后约三十多年。
这段时间内,他任过福清州同知、庆元路总管府同知、定海(今镇海)县令、滁州府判后,最后任过湖州达鲁花赤,退休时见金塘岛仙人山下风光宜人,即在金塘岛定居。
在老三房家谱中,有忻氏后人颂扬忻都公之事的“黄莺儿”词∶“功名忠义,先抗劲节不避奸。天颜直犯谪蛟从,提弋征日边。跨海凯歌旋顿息,权威斗印捐。识卓天见机明决,憩向白云闲。 ”这是忻都公一生的写照。
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金塘岛居民被命令入关。于是忻都公子敬宗公(十五世)率家人回福建南安老家袭指挥职。而次子忻睦宗则带子忻高和部分家人迁居定海(今镇海)县城的车苏巷。
二、陶公山忻氏开山祖端一公
二十一世胜道公(1370年~1437年),是最早来到陶公山的忻家人,但家谱上没有算他是开山祖,后来他又回到了定海(镇海)那边。
家谱上陶公山的始迁祖是二十四世忻颛,字公信,行端一,号继陶,尊为陶公山一世祖。
据家谱所载,忻颛生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由太公胜道公指点,在明朝宣德十年(1435年),带着儿子迁居陶公山天镜亭。元配陈氏,生三子,续配包氏,生一子,为忻尹庄、忻尹海、忻尹通、忻尹观。
笔者分析家谱上端一公在1435年生下忻尹观是有疑点的,端一公那年只有11岁,不可能结婚生子。据分析,端一公始迁陶公山时,应在20岁左右。忻氏宗谱载:明“嘉靖三十二年遇灾失谱。 ”(一说嘉靖八年因灾失谱),所以后人在考证前辈事迹时产生误记,因而,端一公的生年,还需要进一步考证。
自端一公后,忻氏靠着打鱼、耕地,在宁波陶公山生息繁衍,族谱详尽。 端一公迁居陶公山后,忻氏的家谱分成了三个谱系,安庆公到忻都公之前称福建南安谱系,忻都公到胜道公称定海谱系,胜道公到端一公称鄞东谱系,从福建南安的安庆公到端一公共有24代。
三、端二公在金塘岛居住
端一公弟忻顗,行端二,字公采。生于明宣德二年(1427年),寿68岁。有子忻尹尚、忻尹助。
端二公没有去陶公山,他一直在定海金塘岛居住(现金塘无忻姓),后来迁居到定海盐仓“墩头王”(一说后来迁居到梅墟“墩头王”,现约有20多户)等,为舟山一世祖。
再后来端二公的第二个儿子忻尹助也回迁到陶公山立业成家,陶公山下也有了叫“也二房”房号。所以端二公之后一支在定海,一支在陶公山。
舟山第五世忻应偁为孟房祖,字世达,号公山,明州府学增广生。生于明宏治辛酉年(1501年),卒于嘉靖甲寅年(1554年)七月廿九,享年54岁。生4子,下分元、享、利、贞四房。
四、舟山忻氏传人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征南将军汤和经略海上,以悬居海岛、易生寇盗为由实行海禁,奏请遣徙昌国46岛居民1.3万余户、3.4万余人往浙东、西各州县和安徽凤阳县。
由此分析,当时在定海的忻都公之后大多在1380年~1386年间已迁徙福建和鄞县地区。其后,少数徙民不顾禁令陆续潜回。
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八月,清廷厉行海禁,把留居舟山岛的居民和驱迁后陆续潜回各岛的居民悉数遣徙。十八年(1661年),又驱迁潜回居民1118户、5220人。
由此使定海的忻氏族人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老的定海族人,二是端二公的后代迁往定海、普陀,三是端一公的后代迁往定海、普陀。
定海干石览忻氏为陶公山端一公子三房忻尹通本仁堂一支。
在定海县志史料中说明,在洋岙合利村有忻氏一支族人是端一公的后代,属老三房的。曾任国家财政部副部长、上海市副市长的忻元锡(1918年~2003年)住定海城关总府弄。
2014年忻氏在舟山的人数最新统计数:共914人,其中男485,女429人,定海276人,普陀622人,岱山2人,嵊泗14人 。
现定海干石览忻氏聚居30户、80人左右,宗祠堂号“瑚汝堂”,意为宗族之后需传承祖上的礼义之道和治略才能。
五、定海干石览《本仁堂忻氏支谱》
定海干石览《本仁堂忻氏支谱》编写时间民国三十五年五月,编纂者为十六世孙忻礼营等,记事截止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内容仅有排行、鄞东忻氏老三房仲方房干石览派世系、世传。不分卷。书写本,线装。
现存干石览镇合利村忻元斯处。
《本仁堂忻氏支谱》谱前有民国三十五年五月(1946年)陶谨撰的鄞东忻氏“老三房重修支谱序”,及十六世孙礼营“重修支谱跋”。原“老三房重修支谱”为民国八年,经戴莘农之重修。
因抗战八年,族民流离失所,或转徙他乡。民国三十二年七月台风袭境,老三房支祠东北墙崩塌,在修建之后,长房德兴公同意开始修宗谱。
定海干石览忻氏合族总谱五部,分藏“四如堂”、“听彝堂”、“亦政堂”宗祠、“本仁堂”宗祠、“竹介堂”宗祠;又二房总谱四部,又三房总谱三部,分存祖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