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娘鸡与双桥木偶戏的渊源

时间:2019年05月15日 09:40  作者:  点击:

 舟山人结婚习俗,迎亲当天,新郎家迎亲队伍到新娘家去,要挑一担望娘担,望娘担上必须要有一只活鸡,名曰望娘鸡。望娘担内为什么要有一只活鸡,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深思缘由。近日,在与舟山侯家班木偶戏传人的聊谈中才知道究竟:望娘鸡的由来与明朝正德皇帝有关!

 

  正德帝,名朱厚照(1491-1521),明孝宗朱佑樘嫡长子,孝宗病死后继位,正德十五年,正德帝在南巡游乐中翻船落水,回北京后于第二年三月死于豹房,年仅30岁,在位16年,庙号武宗。

 

  正德帝在位期间,基本就是吃喝玩乐,还有个十分有趣的爱好,就是喜扮将军。有野史说,一次,正德帝化名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朱寿,到宣府、大同、延绥去巡查西北部边境。在巡查的过程中正值鞑靼小王子带领五万大军南下骚扰。他心血来潮,亲自带兵赶到应州去迎战。这时,小王子已经退走,他却督军穷追,与小王子的小股部队接仗,杀死了对方16个士兵,己方却死伤了数百人,正德帝还认为打了大胜仗,命令金鼓齐鸣,凯旋回京,神气活现地对百官说:“朕在前线亲自斩杀了一敌兵,卿等知道吗?”正德帝命令吏部加封子虚乌有的朱寿为太师,又命礼部派遣朱寿前往京郊和山东巡查。又有一次,宁王朱宸濠趁正德帝荒于政事,秘密准备叛乱,并于正德十四年扯旗造反。正德帝并未因此而着急,这正好给了他一个南巡的机会,于是他又打起了威武大将军朱寿的旗号,率兵出征,可谁知行到半路御使王守仁已经平定了叛乱。这个消息丝毫没有降低正德帝的兴致,他又一手导演了一幕闹剧,他将朱宸濠释放,由自己亲自再将他抓获,然后大摆庆功宴,庆祝自己平叛的胜利。遍观中国历史,放着皇帝不做而愿做将军的恐怕只有朱厚照一人。

 

  年轻的正德皇帝不愿遵守祖宗成制,不愿意被内阁大学士们用礼法的绳子牵着他走,而且更无心使自己的天子之尊神秘化,他喜欢皇城内外更为广阔的天地,并且也想在其中大有作为。在正史中记载的正德帝的身上其平民化倾向似乎更为当代人看重。正德帝平素很喜欢跟手下人,甚至身份十分卑下的人搅和在一块,一块吃喝玩乐,根本不讲尊卑。外出打仗、巡幸,他经常放着皇帝的銮舆不坐而跑到后面的大马车上,和侍从、军士们挤成堆,谈天说笑。

 

  查看史料,得知正德帝有和善的性格和爱下江南的癖好,就觉得下面“吃鸡赔妻”的趣事,应该真的发生过。

 

  上面说到正德皇帝喜欢乔装打扮朱寿将军到皇城以外的广袤天地巡查。一日傍晚,正德帝带着几名将士“巡查”到了一座小山坳。山路迂回曲折,恰巧刚下过一场大雨,正德帝一个不小心滑下了山坡,掉进了一个泥坑里。夜色渐黑,身边的亲信一时三刻也找不到下坡的路,反正没有马上把正德帝找到。刚好有个十五六岁的小樵夫经过那个泥坑,听到有呼救声,就把正德帝救了上来并带回了家。小樵夫的父母见儿子带来一个全身都是泥浆的陌生人,没有责怪儿子多事。正德帝隐瞒了皇帝身份,加上天生就平和,很快就和樵夫的父母打成一片。樵夫的父母非常好客,家里穷,拿不出好酒好菜,一时头热,把家里仅有的一只母鸡杀了,给陌生人当下酒菜。当然除了好客,还有觉得这个陌生人性善人品好也有关系。小樵夫见父亲杀掉了鸡,就嚎啕大哭。正德帝见状,十分不解,不就是一只鸡嘛。小樵夫气呼呼地嗔怪正德帝:“你不懂!母鸡会生出很多蛋,很多蛋会孵出很多小鸡;很多小鸡长大后会生出很多很多鸡蛋,然后又会孵出很多很多小鸡。这样母鸡可以变成羊,羊可以变成牛。有了牛,我就可以娶老婆了。现在你吃掉了我的母鸡,我的羊没了,我的牛没了,我的老婆也没了,都怪你!”正德帝傻了眼,想不到吃了一只鸡,竟然把人家小后生的老婆吃没了。他眼瞧四壁,发现小樵夫家的确十分贫困,十分感动于小樵夫一家的好客和善良。正德帝就说:“小弟弟,你别伤心,今天我吃你一只鸡,明天我赔你一个老婆。”小樵夫乜了一眼“陌生人”,不相信。正德帝见小樵夫不信,就说:“今天天色已晚,明天我定写一封书信,交给你们的知府大人,他一定会办妥此事。”小樵夫父母见这个陌生的年轻人说话十分认真,不像是骗人,且眉宇之间的确有一股贵气和英气,有点相信了,自然是一顿好招待。

 

  第二天,正德帝的亲信终于找上门来了。正德帝就把自己的身份告诉了小樵夫一家,并且真的写了一封信给知府大人,要知府大人物色一个美丽善良女子给小樵夫做老婆。知府大人一看小樵夫救了皇上,皇上又亲自做媒,这份荣耀是何等的显赫!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把自己的女儿给了小樵夫,怕夜长梦多,当晚就结婚入了洞房!

 

  小樵夫一家因为一只鸡结了一段美姻缘,在当地传为佳话。正是“做人要做善良人,善良人有好报应”。自此,当地老百姓结婚,迎亲那天一定要有一只活鸡放在望娘担中,意寓好结果,这个习俗一直沿袭至今。这个习俗除了我们舟山以外,其他地方有没有,未去考证。但根据正德帝爱下江南巡查的特点和习俗流传地,估计“吃鸡赔妻”发生地就在我们江浙一带。

 

  随着时代的变迁,习俗虽沿袭下来了,但这个习俗怎么来的,有什么寓意,渐渐没多少人知道了。双桥侯家班木偶戏第二代传人侯惠义在一本古书中看到了这段佳话,觉得情节非常生动喜感,就将这段趣事编成了木偶戏《吃鸡赔妻》。双桥木偶戏在人们精神生活还十分匮乏的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受欢迎。《吃鸡赔妻》以其好人有好报、花开月圆的好彩头,备受观众喜爱,特别是婚嫁人家的喜爱。侯老先生把小樵夫嗔怪正德帝“你吃了我的母鸡,我的羊没了,我的牛没了,我的老婆也没了”的那段,编得十分诙谐幽默,小樵夫又撒泼又无奈又害羞的可爱形象活龙活现。直到现在,凡是婚嫁人家请双桥侯家班木偶戏表演的,必点该戏。

上一条:昌国路的前世今生

下一条:说“红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