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半城的故事

时间:2019年04月25日 14:15  作者:  点击:

 

    刘半城,不是人名,是一段绵延400余年的刘氏宗族史,史实之源起于明朝。

 

  据刘氏代代相传,刘氏祖先来自山东诸城大树下刘家,明时到定海当武官,清朝初期已在状元桥下竺家弄繁衍成族。

 

  清顺治八年(1651)九月初二日,清政府派兵围剿设在定海的明鲁王朱以海小朝廷,进行了血腥屠城。屠到竺家弄刘家时,公鸡受惊嘶鸣,清兵以为天亮了,放下屠刀,刘家人虎口余生,以不食鸡肉报答公鸡救命之恩。此故事屡屡见报,在定海几乎家喻户晓,本文不再赘述。据定海老人传说,屠城后,定海城中只留七姓人家,“刘”为第一姓。顺治十三年(1656)八月,宁海大将军伊尔德攻克舟山,次年正月,朝廷以舟山“不可守”之由,再次实行海禁,将居民尽迁内地,刘家也不例外。康熙二十三年(1684),朝廷颁“展海令”,开海禁,一些外迁的定海百姓,逐渐回归故里。

 

  乾隆年间,刘氏返定谋生,那时,人少地多,建房不需买地、审批地基,用草绳圈地要多少就多少。刘家人多,圈了竺家弄以东大片土地,几乎占了半个城邑,被人称为“刘半城”。刘氏祖先陆续在竺家弄、东管庙弄和马河桥一带建了许多房子,儿孙们多居于斯。如竺家弄刘家、东管庙弄刘坤记贳器店、东大街马河桥下刘家。状元桥下存德堂原也是刘家房产,解放前仍由刘氏收取房租。东管庙弄徐祥裕屋后建有刘氏祠堂。祠堂里挂有一块刻有“天志成运大道维昌传宗继庆保国延方……”48字的排行匾。刘氏宗族在洋岙有六个山头,因下代败落,日伪时全部卖光了。祖坟多建在小碶大岙山和三官堂。民国时,刘家人已破清规戒律,允许谢年供鸡肉,但做祭祀羹饭不供鸡肉。

 

  刘氏人丁兴旺,太公生六个儿子,其中五子六子迁入近郊农村务农,即洞岙村五份头、六份头。六份头在现在定海的檀枫新苑对面,中隔昌洲大道,村里新楼鳞次栉比,六份头刘家仅留下一座破旧的大墙门,作为古村落的象征。原六份头旧宅是洞桥村里最大的住宅:二进、五开间、三厢房、白檐顺、七架屋。1958年,大屋里办过食堂,开过村民大会。此屋有三道直通大门,门上曾挂三块横匾。在刘家人小辈的记忆中,第一块匾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第二块匾刻有乾隆皇帝御印。旧匾早当作柴禾,化作灰尘。大墙门虽破,梁上仍留存着精美的木雕匾额架脚和花纹,看来确非一般庄户人家。现洞桥六份头约有50户刘氏后裔。

 

  六份头、五份头与竺家弄刘家同宗同根。刘氏祖先置有大量祭祀田供子孙轮种,轮到的人家要做祭祀羹饭,每年清明,刘氏一族都要在六份头大屋里做祭祀羹饭。这一天,城里刘氏男孩早已等在东门外河埠,六份头刘氏摇着河船,把他们接到家里;大人们则坐轿去六份头,与农村刘氏一起扫祖墓、吃祭祀羹饭,饭后,每人分两斤麻糍和糕包。一年,女人们造反了,说也要吃祭祀羹饭、分麻糍。族长公公没法,只得划出几亩田让女人享受。没几年解放了,没有了祭祀田,不再有族人集体扫祖墓、吃清明羹饭的盛事了。

 

  在东门外老汽车站后,今新桥路北侧,也是刘氏聚居之处,以前住处有棵大树,便称为大树下刘家。70多年前,刘顺富为刘氏族长公公,在东美桥下开烟酒小店,因天天戴西瓜皮帽子,额头留下深深的帽痕,日本兵进城时,怀疑他是军人,把他抓去。是时,家人不知其下落,后来才知被日军活埋在龙峰山东麓,同时遇难的还有28个同胞。

 

  临城和沈家门也居住着山东诸城大树下刘氏后裔,迁居外地谋生者不计其数。

 

  刘氏除传说中的先祖当官外,民国时,竺家弄刘东锋、马河桥下刘昌宝父亲也发过财,造过大屋。

 

  刘东锋,名刘凤翔,都司衔,旅沪邑绅,与朱葆三同时代人。刘家人说他是撑船发财的;也有说他与外国人做生意发财的,生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中期,与北门富贾丁四爷知交。刘东锋常去上海老牌针店锦章号,矮小的丁四爷就站在凳上与他比高低。百年前,刘东锋在竺家弄祖先发祥地上建造了一座二进(一进楼屋、一进平屋)大屋。楼屋五开间、二楼道,三厢楼,大门两边有轿房,还有后花园、亭子、竹园,在状元桥下十分显眼。解放后,此屋先后驻设过省供销社办事处和市商业局。

 

  刘东锋传二子:刘宝玉、刘宝余,为乾坤两房。刘宝余(1876—1941),就读上海圣约翰大学,因学潮肄业,停学后去德国任礼和洋行高级职员。回国后,协助刘鸿生购买外国机器设备,创办龙华水泥厂,并投资入股,还拥有草帽厂、中华软管厂、汉口冶萍矿厂等实业。刘宝余为民国时期的旅沪名绅。他热心公益事业,与朱葆三、刘鸿生交往密切,是旅沪同乡会的积极分子。民国九年(1920年)他与美国浸礼会总干事(美教士)郝德培发起(刘鸿生捐巨资)创办定海公学,并捐款1200银元,为定海公学校董之一,负责学校基建、总务。刘宝余1941年病故,享年65岁。他的妻妾一直住在竺家弄刘家大屋里。

 

  马河桥下的刘昌宝,是定海名绅乐南庭的女婿。刘宅也是座大屋,材质上乘,由刘昌宝父亲建造。

 

  在旧城改造中,竺家弄、马河桥、东管庙弄刘家都已拆建为新街新楼。 山东诸城刘氏已在定海传承了十一代,“刘家不食鸡肉”成为过去时,世上能讲刘氏历史的老人寥若晨星,而刘半城的宗族史仍会千秋万代地绵延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