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谚语:“新婚女子三日王,半副銮驾嫁新娘。”那么,这舟山为何有此特殊的婚俗仪礼?舟山女子出嫁为何可用半副銮驾?要知此事的来历,请听我慢慢道来。
据《定海厅志》记载,宋高宗建炎三年,小康王赵构逃过长江后,被金兵追击。他被金兵从杭州、绍兴一直追到明州,即今之宁波。该年十二月,赵构匆匆忙忙带了一些官吏和随从,从明州坐船逃到了舟山紫皮岙,才算安定了下来。
有一天,赵构耐不住寂寞,带了两个随从想到舟山各地走走,游山观海散散心。走着走着,走到了舟山一个靠海的山岙里,冷不防从山那边冲出一队彪悍的金兵。
金兵领队的见是赵构,大喝一声:“小康王,原来你躲在这里。今日被尔等撞见,你休想活命也!”说着,金兵蜂拥而上,要活捉赵构。
幸亏当时这两个随从武艺高强,连忙上前与金兵厮杀。小康王趁混战之际,赶快撒腿就逃,逃呀逃呀,逃到了海边一个晒鱼场上。
当时,赵构有点想不明白。因为金兵追到明州时,他已悄悄地逃到了舟山,这么秘密的行踪,金兵怎么会知道?
其实,他遇到的金兵,按现在话来说是支特种兵,是金兀术派出的一小股前哨侦察部队,是到舟山来试探一下小康王赵构是否躲在舟山。谁知瞎猫碰着死老鼠,刚巧碰上了。
此时,那个晒鱼场上有个年轻美貌的姑娘正在晒鱼鲞。她见小康王满头是汗、神色慌张地跑了过来,感到很意外。
渔姑问道:“看你这般慌张,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小康王知道危在旦夕,只得实话相告。康王说:“我乃小康王赵构,今被金兵追杀到此,望姑娘搭救于我,日后定有重赏。”
渔姑见此人相貌堂堂,穿戴华丽,看面相好像是个帝王模样。她当时想了一想,是否皇帝并不重要,她也不想什么富贵荣耀。但他毕竟是汉人,若真的被凶恶的金兵追杀,怎有见死不救之理。问题是这晒鱼场上,一无树林,二无洞穴,三无茅棚,紧急之中却是无处可以藏人。这可怎么办呢?
忽然间,她想到了坐在屁股下的那只盛鱼的木桶。她对赵构说:“现在唯一的办法,只有把你藏在木桶中。但不管外面发生什么情况,有什么响动,你不可惊慌,不可出声,更不可乱动。否则,你在桶内发出了声响,我可救不了你,还要害了我的性命,你可做得到。”
小康王忙说:“做到,我一定做到。”于是,姑娘从木桶上跳了下来,掀开木桶盖,叫小康王跳进桶去,上面再盖上桶盖,放上蓝花布褴。尔后,她心神不定地坐在木桶上,强装镇静地扒着墨鱼鲞的足须。
不一会,那小股金兵因人多势众,把赵构的两个随从杀了,紧接着就追了过来。金兵到了晒鱼场上,不见赵构的踪影,就恶狠狠地向姑娘问道:“小姑娘,你有没有看见有个皇帝模样的人到过这里?”
姑娘镇定地说:“没有!”
金兵说:“是一个长相高大,戴着官帽的人。”
姑娘“扑哧”一声笑了:“如此说来,刚才好像有个戴着官帽的人到过这里。”
赵构在桶内一听,心里一阵紧张。难道这姑娘要出卖自已,去向金兵讨个一官半职,或去领取赏银?但现在身陷桶中,好像瓮中之鳖,脱身无法,出逃无门,只得听天由命了。
金兵追问道:“这个人现在何处?”小康王在桶中又是一阵紧张。
姑娘说:“这个人只在这里匆匆路过,他也没有与我搭话。看他的样子,紧张兮兮地跑到海的东边去了。”
金兵见姑娘一脸天真无邪的样子,看这场上除了木桶外,倒也无处可藏人。至于木桶,体积不大,又被姑娘坐在屁股下。金兵知道中原人的风俗,男人是不可以被女人坐在屁股下的,何况是尊贵的皇帝,否则要一辈子倒霉。即使是赵构为了活命再不要脸,将来传出去也要羞死人的。当时,一个领队的金兵,还用枪柄去木桶上敲了几下,桶内并无异常反响。因此,愚蠢的金兵就信了姑娘的话,吆喝着,挥鞭扬马朝着海的东边方向追下去了。
等金兵跑远了,姑娘才跳下鱼桶,拿开布褴和桶盖,让赵构从桶里走了出来。
此时,小康王是又惊又吓,在桶里又闷得难受。但姑娘冷静镇定、勇敢机智地帮他脱离了险境,小康王心存感激。
小康王说:“姑娘,你这次救驾有功,寡人要重重地赏你,不知你要寡人赏你什么?”。
姑娘说:“抗击金兵,解危救困,乃是海岛人的本份。再说,我与你素昧平生,也不知你真实的身份。因此,你不必把此事挂在心上。现今,金兵虽然远去,但怕扑空后,很快就要追杀回来,你还是速速逃离此地吧!”
小康王诚恳地说:“但请姑娘告知所居村庄及姓名,日后我可报答你。”
姑娘心想,这个人有点傻。我已再三说明,不必过谢,但却缠住不放,啰啰嗦嗦地说个不完。若再耽误了时间,金兵返而追杀,岂非误了大事。
无奈中,姑娘只得说:“你若真要谢我,以布褴旗为号。那个挂着布褴旗的人家就是我的家,这个家中的姑娘也就是我了。”
康王见事已如此,只得拱手相谢。在姑娘的详细指点下,他一路上摸索着回到了紫皮岙,并与官吏和随从们,详尽地诉说了这段惊险而动人的遭遇。
官吏们听后认为,皇上在舟山的行踪己被金兵侦破,舟山已经不安全了。于是,小康王赵构及其所带的官吏,在建炎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悄悄地驾舟离开舟山,前往温州。赵构在舟山停留的时间,仅有七天左右。而紫皮岙因赵构到过那里,紫微星高照,从此改名紫微。
由于康王的这次行动十分隐秘,金兵并不知情。到了第二年的正月十六,金兵大举从明州挥师渡海,占领舟山时才知赵构早已离舟南下。野蛮凶恶的金兵,在失望与恼恨之下,居然火烧古城,使舟山遭受了巨大损害。
不久,赵构从温州回到了临安,然后,又登基做了皇帝,称之宋高宗。
在赵构登基后的第二年春节前夕,有一天,他在御花园里散步,忽然想起舟山的那位姑娘。他想这姑娘相貌秀美,心地善良,聪明灵巧,若把她娶进宫中当个嫔妃,一来可报当年的救命之恩,二来也别有一番乐趣,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赵构当机立断,亲下御旨,命太监王某,带着凤冠霞帔,用半副銮驾的隆重礼仪,去迎娶舟山姑娘进京伴驾。
谁知,王太监到了舟山后,一看眼前的景象,傻了!因为舟山的七庄八岙,到处都是布褴旗。根本分不清哪个村庄的姑娘才是真正的救驾恩人。
原来,那个晒鲞的姑娘,事后知道所救之人,确是南宋皇帝赵构。但她不想回报,更无进宫欲望,所以早有准备,叫各庄各家挂起了布褴旗。
王太监见状无奈,只好回京去向皇帝汇报。小康王听后,内心十分感动,并从中知道了姑娘的心迹。
赵构对太监说:“这位姑娘,不用再找了。她分明是不愿进宫,更不贪图宫中荣华。她当年冒险救我,完全出于公义,并无任何私利和欲望。所谓布褴旗,只是她的障眼法而已。”
太监问道:“那送去的半副銮驾怎么办呢?”赵构说:“让它留在舟山吧!今后,凡是舟山姑娘出嫁,可享受我皇室公主的待遇,动用半副銮驾,也算我对这位姑娘‘见义勇为、施恩不图报’的一种奖励吧!”
从此以后,舟山姑娘嫁人,可以头戴凤冠,身披霞帔,坐着八人抬的大红花轿,像尊贵的皇家公主那样,吹吹打打地出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