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商人陈文生,是钟表业知名品牌“亨达利”的主要经营者,是武汉“亨达利”的创始人。
陈文生是定海金塘人,他的钟表经营根据地主要集中在汉口,但他也是亨达利集团领导层的重要成员,曾经担任亨达利钟表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监察人(监事)。1926年上海总商会中宁波籍会员名单中,陈文生也赫然在列,他的执业单位写的就是“亨达利钟表行”。
从“跑街”后生到经理先生
亨达利原来是一个外资品牌,源于上海,1864年由德国商人霍普兄弟开设,主营中高档进口表,在上海滩上颇有名气。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向德国宣战,德商撤离,将亨达利品牌委托中国买办虞某,虞某又转给经营美华利钟表店的孙梅堂,这个孙梅堂后来就成为亨达利中国企业的创始人。
汉口的亨达利,原来是德商礼和洋行经营的太平洋表行,后来德商撤离中国时也把招牌和店铺盘给了一直在该行“跑街”的陈文生,这时候的陈文生事业上也已经小有成就了。
陈文生(1882—1938),定海金塘人,早年在上海美华利钟表店当学徒,与颇具名望的“钟表大王”孙梅堂是师兄弟关系。1910年,二十八岁的陈文生来到汉口做跑街,从事钟表业务。
所谓“跑街”,就是代洋行接洽商号、推广营业的一种职业,即“煞老夫”(亦称“式老夫”,英语曰shroff),以获取佣金为谋生。晚清时期,定海有许多年轻人在上海、汉口创业。据民国《定海县志》记载:“侨商以上海、汉口二处为最多,当不下二万人。充任各洋行之买办,所谓康白度者,当以邑人为首屈一指。其余各洋行及西人机关中之充任大写、小写翻译(昔曰通事)、跑街(曰煞老夫)亦实繁有徒。曩年充任诸职者,薪资即丰,获利亦厚,故常有赤手起家至数百数十万金者。”跑街这个行业,正如《定海县志》所说的“为人作嫁”:“邑人经商非如他邑之人携资立业,率皆空拳赤手,为人作嫁,赢则俱利,亏则不损於己,故多满载而归,岛民敏捷其性然也。”陈文生就属于“满载而归”的跑街后生。
陈文生天资聪颖,勤奋好钻,逐渐掌握钟表经营的业务,加上管理严谨,经营有方,很快发迹。
陈文生最早开创的汉口亨达利,位于河街(今武汉沿江大道四宫殿),后来搬迁到一码头五福里口(今江汉路),旧时江汉路一带是宁波帮、定海帮商人最集中的地方。1934年,四明银行大楼开工前,陈文生将钟表店搬迁到江汉路28号,就是现在的亨达利(又称老店)。1922年,陈文生斥资3000两银子租得浙江兴业银行在中山大道的铺面,开设第二家汉口亨达利店(又称新店)。
1938年,陈文生病逝,这两个店铺后来就分别传给两个儿子。中山大道店由长子陈芝章继承,陈芝章又名陈敏川,故称“敏记亨达利”;江汉路店,由次子陈又章继承,故名“又记亨达利”,现在称“老亨达利店”。陈芝章后来成为武汉市钟表公司的副经理。这两个亨达利钟表店,至今犹在经营,成为汉口的老字号店铺。
亨达利与“武汉时间”
陈文生经营的武汉亨达利,与上海亨达利总行实行“联号”,有统一的品牌,其经营也注重信誉,重视保修,该店也以经营世界名表及精湛的维修技术而著称,是武汉钟表业的翘楚。亨达利钟表,走时准确,分毫不差,陈文生也重视企业品牌,努力把自己产品塑造成“武汉时间”的形象,借此而名扬四海。
1922年,陈文生喜添贵子陈芝章,陈文生的德国朋友特意从德国定制了一个“七天行”大门钟作为贺礼,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机械钟,上一次发条,可以准时走7天,故名“七天行”大门钟。武汉亨达利门口悬挂着这一面大门钟,走时准确,这让路过的武汉人养成了一个习惯:经过这里时,来对一下手腕上的表,看看走得准不准。这一面“七天行”大门钟,回头率很高。大门钟一挂就是90多年,因此成为武汉亨达利的标志。
1924年,亨达利钟表店安装了武汉海关大楼的报时楼钟。该钟系英国制造,既能报时,还能奏曲,每一刻钟奏鸣一曲英国的Westminmster《威斯敏斯特》钟声,声音宏亮,远近皆闻,被称为“武汉最动听的钟声”。过去的岁月,悠扬的钟声就是武汉三镇居民的“免费手表”,听见钟声,就知道时间,许许多多的武汉人是听着武汉海关大楼的钟声长大,90多年来的钟声也见证武汉江城的历史。海关大楼和这一面大钟,由此成为武汉的地标性建筑,如今大钟虽然已经改成高科技的石英钟,但是大钟的维护保养依旧由亨达利承担。亨达利钟表店至今犹是“武汉时间”的维护者。
舟山地方史料记载的金塘“陈文生”是否是他?
陈文生是享誉“武汉三镇”的钟表业一方诸侯,那么舟山的史料是否有关于他的记载?《金塘志》确实记载有晚清民国时期的乡绅陈文生,但是这个陈文生,是不是那一位武汉开亨达利钟表行的陈文生?
《金塘志》记载:“大丰中心小学,前身系私立三益小学堂,乡绅陈文生创办于1906正月……13年,陈文生捐资建4室2厅教学楼1幢,另筑平房五间,自任校长,聘请教员6名……陈文生办学13年间,先后为学校捐款1.6万余银元,被教育部授予一等褒奖。”从捐助的金额看,想必那位陈文生,应该是金塘的巨富,是一位事业有成者。
倪吾芳老师在《定海交通史话》一书中提到,民国初期定海航运逐步振兴,“民国十六年七月,金塘殷富余蓉生、陈文生暨旅甬商人刘成福(宁波万华银楼老板)组织金塘汽油船股份有限公司,购置机帆式汽油船1艘,于8月18日开航,行驶宁波经镇海、大浦至沥港,当天往返各一次。”从时间节点和殷富的身份看,这个陈文生,很有可能就是汉口的陈文生。
宁波《时事公报》刊登的一条新闻证实,捐款助学的金塘人陈文生就是汉口的陈文生。新闻说:“定海金三乡旅汉商人陈文生,为家乡兴办文化事业,捐助该乡三益国民学校经费六千余金、后又助资五千金建造校舍,后省教育厅曾授予一等褒奖”。(宁波《时事公报》1922年5月23日)
经营武汉亨达利钟表行的陈文生,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名情系桑梓、热心公益的定海籍金塘商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