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鲤鱼扮河椿
乌鲤鱼产淡水中,体圆色褐,间有大小不一黑斑,头上黑斑七块,故又名七星鱼,大者长一二尺,重五六斤,肉粗且老,味不佳,喜食之人不多。
此鱼平时栖居水底,捕捉不易,春夏之交,幼鱼孵化之后,一对大鱼,必率领幼鱼浮起,水面游动,渔夫瞥见,用鱼叉射击,因目标既大又明,十发九中。
河湾池塘,多设有戽水车盘及土堰,年久部份椿木腐烂,东倾西斜,色黑形圆,在水中像乌鲤鱼一般。
当乌鲤鱼浮出水面,为自卫掩护计,常轧在椿木之中,不大游动,若不细心观察,分不出鱼与椿也。
因此,平时举动轻狂,不懂礼貌的人,偶尔在某种场合,装得斯文温雅,彬彬有礼,不知其底牌者,认为此人是恂恂君子,识之者,莫不掩口葫芦,并叱其为“乌鲤鱼扮河椿”云。
隔笆撩菜秧
菜籽在田里下种之后,为防止鸡犬践踏,四周围以二三尺的竹篱。施肥浇水,可以隔篱为之,若幼苗茁壮,分开移植时,非拆除篱笆不可。否则可望而不可及,难以动手的。
于是,乡谚对于有一种拿取比较稍远或略高地方的东西,不肯走前一步,或站高一些,左撑右撩,结果“鞭长莫及”,始终拿不到,就用“隔笆撩菜秧”这句话来形容,并且还含有讽刺懒惰的成分。
多老娘钿
没有产科医院以前,民间妇女分娩,例召“老娘”接生。所谓“老娘”者,即本地之“助产士”是也。不过前者目不识丁,单靠经验,后者多少有些产科学识。
“老娘”这一项行业,均是世袭,她们有一特点,衣钵传媳不传女,“女大不中留”,在招牌上难以标榜“世代祖传”了。
民初年际,“老娘”接生一次,手续费小洋两角,富有的家庭,又逢头胎“弄璋之喜”,赏赐大洋二元,也是常事。
“多老娘钿”这句谚语,原是咒骂呱呱坠地即告夭折的婴孩,出世便死,不是白白花费一笔老娘钿?后来变成活用,对于不能做事的人,或不称心的事情,在愤怒之下,也出此语以泄气,习俗相沿,形成“可省”的意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