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渭清像
一、姐妹办学留芳名
舟山革命的“点灯人”——沈毅校长与她姐姐沈渭清校长这两姐妹是舟山历史上教育界的名人和功臣,也是舟山爱国正义形象的象征。
沈毅(1879~1938年),号锐娟,定海城关人。她不顾家庭不让女孩读书的束缚,坚持求学,直读到宁波竹洲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被留该校附小执教。辛亥革命后,沈毅长兄椿年见定海女子苦无求学的地方,与各界商量,筹集经费,于1912年9月办起了定海县第一女子小学。次年,经各界人士推荐,县知事金国书将沈毅从宁波请回,委为校长。沈毅就职后,专心兴学,独身自持。她一方面继续募款办学,一方面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推行新的教学方法,学校声誉日增。1914年,扩建校舍3幢。1919年,又建楼房9幢。被尊为定海“女学之初祖”。1921年男女生兼收,学校发展更具规模。她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教育事业。
沈渭清(1877~1939年),号征斋,是沈毅的姐姐。 1917年杭州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回乡在定海女子小学任教。1923年设立南郊小学,她出任校长。开始租用民房作校舍很是简陋,沈渭清校长就抱病赴沪,向旅沪商绅筹集经费。当时刘鸿生、周祥生等等旅沪商绅纷纷捐资,终于盖起了一幢中西合璧的新校舍。沈渭清办学为人跟她妹妹沈毅一样,经常慈祥地谆谆教导学生:“要像古时圣贤豪杰那样去奋斗,去创造人类的幸福,要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国和亲爱的同胞。 ”
这两位女士为舟山的小学教学作出了贡献。同时,她们的教育业绩,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舟中的教育,而她们与舟中都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二、办定海女中 倾心尽力
私立舟山中学开办,解决了男学生就读中学的问题。可舟山还是没有女子中学,女生小学毕业欲升中学,须赴外地就读。所以金维映等小学毕业后,沈毅校长就把她送到宁波师范学习幼稚教育。1926年4月,刘鸿生为了让定海的女子能够在本地上中学,再次邀集热心办教育人士筹集经费,他自己捐资1.74万元,创办舟山的第一所女子中学“私立定海女子初级中学”。沈毅校长对此十分支持,她也积极协助办学,提供生源,为学校创办出一份力,同时,根据她多年的办学经验,为女中建校献计献策。被刘鸿生聘请为私立定海女中的校董后,她就用她丰富的办学经验,对女中工作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在中小学教学的衔接上提出了富有成效的建议,为女中顺利开办作出了贡献。同时把定海女子小学的优秀毕业生推荐到女中来就读,如乐亚成、杨志行、白苹洲等,有力促进了定海女子中学的发展壮大。沈渭清的南郊小学也一样为舟中输送了学生。
1934年1月,根据当时教育部相关规定,学校名称不能用行政区域名称为名,定海女中需要改名,那么取什么校名好呢?作为校董成员,沈毅校长也认真思考,灵感一闪,她忽然想到了刘鸿生与他夫人叶素贞名字,“鸿”与“贞”含义丰富,改为“鸿贞女中”,这样既可以表达刘鸿生创办女中的功业,也能够表示女中培养的内涵目标——鸿志博学,坚贞忠贞。沈毅把她的意见提交给了董事会,经过董事会讨论,采用了沈毅的提议,学校改名为“私立鸿贞女子初级中学”。
三、再任舟中董事 任劳任怨
1935年,刘鸿生用来捐助私立舟山初级中学教育的闸北“天来”“大来”两丝厂在1932年“一·二八”事变中虽未遭炸毁,但世界经济危机传至上海,丝市不佳,丝厂停工,舟中库券本息及闸北两个丝厂租金加起来不足办学资金,女校并无基金,而当时因“市面衰落,经济困难,独力难支”。于是实行了“将两校合并为私立舟山中学,并将中小两部,按照现有教育厅所颁条例男女同学”的方略,学校定名为“私立舟山初级中学”,简称“舟中”。为此,1935年5月中旬,在上海四川路刘鸿生住宅举行了两校合并联席会议。会上决定解散鸿贞校董会,两合其一。联席会议上经过推荐选举产生了由16人组成的新校董会,沈毅校长和郑章成夫人(盛组新)两位女士作为女性代表进入了校董会。随后沈毅校长和刘宝余先生两位校董,又被推定负责鸿贞女中接收工作。刘宝余先生在朱葆三先生逝世后曾任董事会会长,后来是常驻舟中的副会长,这次合并又被选为董事会会长,足可见沈毅在当时接收中的作用。
接收工作千头万绪,从校产到学生,到教育教学,很多都是细节性的工作。但是沈毅校长任劳任怨,她一方面管理着定海女子小学的全面工作,一方面又要排出时间来到女中,进行具体的接收工作。登记、清点、重新编排。跟刘宝余先生配合得珠联璧合,使得接收工作提前完成,这样合并后的学校就可以着手进行新学期的工作安排。而她继续以校董的身份为舟中尽职尽责。
四、爱国反帝 号召影响作用
沈毅不但是教育界的楷模,而且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坚决拥护者和追随者。国内历次重大的革命事件波及舟山时,她总是率女小师生,首先响应。而沈渭清也是一个积极的爱国者。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传到舟山,她积极带领女小师生上街宣传、募捐、声援上海工人罢工斗争,推动了定海的声援活动。当时私立定海中学(即舟山中学)师生也激情燃烧,沈毅就带头发起组织定海各校进行联合行动,召开联合会议,拟定声援六项决定。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各界民众对帝国主义血腥暴行的愤怒。有沈毅校长的带头,定海中学的师生就更有了主心骨。
“九·一八”、“一·二八”事件后,沈校长又积极组织学生,进行抗日宣传,揭露日军侵我东北,进攻上海的罪行。宣传队伍中,定海女中总是跟在定海小学的后面,而沈毅校长就走在小学的后面走在定海女中的前面。所以当时除了女中平时的教育,沈毅校长对女中的影响很大。两校合并以后,作为私立舟山中学的校董,用她的高风亮节和行动影响着舟山中学的师生。“七·七事变”后,定海的抗日救亡活动日益高涨,沈毅校长被选为“定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县妇女会常务理事等职,全力领导定海妇女界和教育界进行抗日救亡工作,从更大的范围影响和指导私立舟山初级中学的爱国活动,与舟山中学的其他正义教师一道,带领舟中师生为抗日救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38年8月初,沈毅突患阿米巴痢疾症,在临时时疫医院治疗,略有好转,就忙于工作。不幸于21日晚上7时与世长逝。私立舟山中学师生得到消息,十分沉痛。校长方同源为沈毅治丧委员会委员,为丧事尽心尽责。出殡那天,舟山中学师生代表前往祭奠,尽哀思之心。
沈毅组织女校学生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五、沈渭清重气节自尽抗议 舟中人仰遗容起誓抗日
1922年11月21日,当时正在定海女小任教的沈渭清老师,就跟永嘉高等小学校长姚平子一起来舟中参观考察,关注舟中附小的办学情状。
沈毅去世以后,沈渭清忍痛继续积极地工作。一方面,尽力做好教育工作,另一方面,作为县妇女会理事,在常务理事沈毅去世后,面对妇女会事务冗繁,需要办理现状,沈渭清主动承担妇女工作的责任,跟杨志行一起,召开了妇女会第十七次理事会议。她被推举为常务理事,更加有力地开展妇运工作。
1939年1月13日,当时日军已经占领了半个中国。这一天日军舰闯入定海港,不停地炮轰定海道头等地,企图占领定海城,把南郊小学校舍也给炮击毁坏。沈渭清校长深忧国土沦陷,校舍被毁,誓抱“校存余存,校亡余亡”的坚定信念,于当日下午四时,服安眠药自杀,以抗议日寇的侵略行径,表达不甘做亡国奴的决心。师生发现后奋力抢救,但终因服药过多,于16日上午9时15分去世,时年62岁。噩耗传出,万民悲痛。
舟山中学师生获得消息,悲痛哀思,激起对侵略者的强烈仇恨和保家卫国的庄严心声。
舟中校长方同源先生和他的妻子周纫秋为首与当时定海教育界、妇女界的代表组成治丧委员会处理沈渭清先生的丧事。方同源前往南郊小学主持治丧工作。当时定海的广大师生及各界人士送来大量挽联,其中舟山中学全体师生送的挽联是:
老师愤鬼子而死壮烈可歌可泣
学生仰遗容起誓勇敢保家卫乡
舟山中学组织师生瞻仰沈渭清校长遗容,在沈渭清灵堂,致哀致敬,宣誓表心。定海县立南郊小学向前往参加遗体告别的舟中师生赠送了沈校长遗像,旁写着:“气节重于生命,功绩永留人间”。前去沈渭清的遗容的人们,看着这样的文字,心中激发出一种力量一种壮志,纷纷表示抗日救亡,保家卫国,尽匹夫之责。
沈氏两姐妹是舟山历史上的光耀之花,她们用自己的真切言行成了学生做人的榜样,不但是她们管理的学校,同样也影响着舟山中学的师生。历史是记住她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