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兄妹墓园,位于定海文化路北端真武山下,绿城玫瑰园西北角。墓园是旧时沈家花园的一部分,现在的墓园很小,占地面积120多平方米,2017年12月由定海区委宣传部、区教育局共同修建。
文化路上的沈氏兄妹墓园
沈毅、沈渭清墓,70多年前就列入名胜古迹。据上世纪40年代编撰的《民国浙江通志稿》第三十七册《名胜古迹考》记载:“沈毅、沈渭清二贞女墓,在城北郊。二女为众议院议员沈椿年女弟,守志兴学。毅年六十,当中日战起,忧瘁卒。及寇陷定海,渭清仰药卒,年六十三,邑人哀之。 ”
墓园外侧门墙以灰色墙砖铺设,古朴简练。走进墓园,迎面是雪白的墙壁,四周有木质的铭牌,其中有一块记载重修的时间“修缮墓园,以作永志。 2017年12月”,另有两块木牌分别镌刻“感恩先辈”“担当使命”。墓园是2017年初由民间公益团体“沈毅汇”发起,希望政府和社会关注沈毅校长事迹,修整墓园。“感恩”“担当”,正是“沈毅汇”的宗旨,也是沈毅校友们的共同心声。
墓园的中央,是一块黑色大理石长条,就是墓园的主体建筑,“沈椿年先生 沈毅 沈渭清校长”纪念碑,黄色行书字体,显得非常流畅清晰。墓碑是1992年7月由原定海区城关中心小学敬立。纪念碑前,放置着鲜花,寄托着对三位舟山近代教育先驱的敬仰和感恩。这里是瞻仰先贤的圣堂。这里也成为定海小学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墓园的左侧一角,种植着一棵紫藤树,这是一棵具有浓浓爱意的美妙之花。昔日的沈家花园,就曾植有紫藤,县立第一女学校的教室前面也是一个植有紫藤花的棚架。紫藤花,是爱的象征,寓意为爱的执着。待到四月紫藤开,美妙紫藤,编织着沈家兄妹的教育强国之梦。
墓园还种植着数棵高耸的水杉,直插云霄。水杉,寓意为正本清源,这正是沈家先贤的品质所在。墓园的白墙上,还有三块黑色大理石板,黄色字体,镌刻着兄妹三位的生平事迹,供人追思。
沈椿年和沈家花园
沈氏兄妹墓园,是旧时沈家花园的一部分。
沈家花园是近代定海望族沈家家族的大墓园。沈椿年于1918年建造的“沈家花园”,占地4600平方米。原墓园中栽种着大量银杏、龙柏、罗汉松、广玉兰等名贵树木,使墓园像花园一样美丽,没有一点墓地的阴森气。民国时期,这里是定海近郊的旅游景点。每到春天,学生们成群结队到沈家花园远足野餐,许多七八十岁的定海老人心中还留有它美好的记忆。
沈家花园遗址的主体,曾位于现绿城玫瑰园一带,目前,还有11株早年种植的银杏、龙柏、罗汉松、广玉兰等名贵树木种植于绿城玫瑰园,被列入定海区古树名木保护名录。
舟山解放后,沈家花园先后办过幼儿园和学校。 1954年9月,舟山专区机关在沈家花园创办舟山专区机关托儿所(1957年改称舟山专区机关幼儿园)。1973年,舟山专区干部学校(舟山市委党校前身)搬入沈家花园。因党校的发展和建设需要,沈椿年、沈渭清、沈毅的墓退居到西北边的旮旯里。再后来,沈家花园就被开发成房地产楼盘。
建造沈家花园的沈椿年,是一位对舟山教育有功的定海商绅。
沈椿年(1873—1941年),号任夫,宣统元年(1909年)曾任浙江省咨议局议员,民国时期任第一、第二届国会众议院议员和定海旅沪同乡会会长。民国元年(1912年),与县知事金国书一起策划创办县立第一女子小学校,民国三年和五年两次协助胞妹女子小学校校长沈毅募集资金。沈椿年还先后参与刘鸿生创办定海公学、定海女子中学事宜,曾出任名誉校董、校董。民国十二年(1923年),直系军阀曹锟曾以5000银元一票贿买国会议员,贿选总统,为保持名节,沈拒贿后隐居上海。
隐居上海期间,沈的住处成为中共上海地下党与定海进步师生的聚会联络之处,瞿秋白、杨之华夫妇等曾经居住上海沈家。
定海文化路上的原东海学院旧址,有阶梯教室名“任夫阁”,为沈椿年儿子沈天骥用祖屋赔偿款捐造,取名“任夫阁”,以纪念其父沈椿年。
姐妹校长沈渭清和沈毅
沈渭清和沈毅两姐妹,终身未嫁,以毕生精力献身教育事业,被誉为“贞女”。
沈渭清(1877—1939年),号征斋。 1917年毕业于浙江女子师范学校,回乡后任教于定海县立女子第一小学。 1923年3月,在南门外太保庙租民房创办私立南郊小学,出任校长。后向旅沪商绅募集资金一万余银元,于1936年在南郊蓬莱桥畔(今东海小学)建新校舍。她经常教育学生要有爱国思想,自作校歌,勉励学生“发愤图强,振兴中华”。
抗日战争爆发后,沈渭清带领学生上街宣传抗日救国道理,发动师生募捐,缝制棉衣,支援前线。1937年被选为定海妇女会常务理事,组织妇女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1月,日本军舰闯入定海道头港,炮击定海,为抗议日军侵略行径,誓死不做亡国奴,她以死殉国。南郊小学师生献“气节重于生命,功业永留人间”的挽联,以表悼念。
沈毅(1879—1938年),号锐娟。宁波竹洲女子师范学校毕业,1913年回定海任县立第一女子小学校长,1914年至1921年,募集资金先后新建扩建校舍12幢,使学校初具规模,被誉为定海“女学之始祖”。她严谨治校,大胆创新,学校教育质量蜚声岛内外。1917年创设半日学校,1921年创设蚕桑传习班,1923年又创设幼稚园。
沈毅自身俭朴,却常资助贫寒师生,为生病师生出钱请医、抓药,深受师生爱戴,被称为“众家姆妈”。她60寿辰时,师生亲朋要为她祝寿,沈以“时事多艰,海氛未靖”坚辞不受,将寿金全部充作新建学校礼堂,扩充校舍。
1924年前后,沈毅在上海接触中国共产党人后,开始学习马列著作,支持在校共产党员教师参加革命活动,使定海女子小学成为革命的摇篮,培养出大批革命志士,中共五届中央候补委员王亚璋、参加长征的红军战士金维映、上海市原副市长忻元锡,以及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杨静娟、乐伟成烈士等都是她的学生。 1938年8月,沈毅在定海病逝。临终前嘱家属薄礼简葬。
2014年,沈毅被列入“定海名人馆”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