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钱王与定海钱氏源流初考

时间:2018年10月12日 00:00  作者:  点击:

若要论舟山“百家姓”,钱氏无疑名列前茅。江浙钱氏自始祖武肃王钱镠开创吴越国基业之后,三世五王,称雄近八十年,被尊为吴越钱氏始祖。千百年来,各地钱氏后裔恪守祖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俊彦如林,各领风骚。

海岛定海钱氏渊源究竟何如?

历史上,定海钱氏居住地主要在定海老城北宝、邑庙居委会、干石览小芦村和盐仓等地,以盐仓为多。1994年修纂的《定海县志》“人口•姓氏”篇记载,定海钱氏主要有三支,即鄞县钱氏,清嘉庆年间自梅墟迁入,分布于盐仓平岩、虹桥村等地;绍兴钱氏,清道光年间迁至干石览小芦村;杭州钱氏,清道光年间自杭州钱王寺迁入,分布于城关北宝、邑庙居委会这一带。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原居住于定海老城、干石览两地的钱氏先祖渊源及世系都比较难以完整确认,惟独盐仓钱氏世系保存比较清晰。

据上海钱镠研究会钱宗保调查公布,现各地图书馆所收藏的钱氏家谱约有两百多种。在诸多钱氏家谱中,钱镠三十二世孙,光绪三十四年毕业于京师大学堂译学馆,历任清学部出洋留学监试官、驻英督学、民国任外交部驻美旧金山领事、两浙盐运使等职,安徽广德籍钱文选编辑的《钱氏家乘》,得到各地钱氏后裔的充分肯定,是一部集吴越钱氏家族千年重要历史记载的文献。

盐仓钱氏第一代先祖何时何地迁居定海,虽在家谱中没有明确记载,但辈份排列则一代代传了下来,即为:序次崇正日凤廷汝学荣忠孝维世德礼乐振家声。

在老一辈记忆中,有几件事对盐仓钱氏先祖何时定居盐仓以及支派渊源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据盐仓钱氏第十四代钱钢锋说,钱氏祖堂有块第五代“日”字辈祖先的灵牌,灵牌上书写着祖先忌日“康熙辛未年”等字,康熙辛未年是1691年,距离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定海建县治、解海禁才三年,可以说,盐仓钱氏祖先是第一批进入海岛垦荒的移民,由此估计来盐仓定居的第一代钱氏祖先一般是“日”字辈太公。钱钢锋推测“日”字辈前面几代排行可能是原迁徙地的钱氏排行,“日”字辈后面排行则可能是先祖定居后所新拟。

1920年,盐仓钱氏第十三代有个叫春茂的与侄子世品在一艘外洋轮上撑船,同船有一个来自宁波鄞县梅墟的钱姓船员,相互论起宗谱辈分,竟是同宗。于是确认盐仓钱家是从宁波梅墟迁徙而来。

据传,当时钱氏迁居盐仓的有兄弟三人,分别居住在盐仓的平岩头、虹桥和舢舨桥(现为虹桥水库)。先祖们有以拖乌贼捕海鲜为业,也有开垦荒滩、围田种植生存度日。现已六十多岁的第十三世钱龙夫告诉我,小时候常听祖母讲,祖先拖乌贼,在平岩头山坡上搭棚晾晒乌贼,生活苦得不得了。钱龙夫认为,盐仓钱氏先祖从宁波迁过来,与先祖原来讨海人的生活经历是有关系的。原来住在舢舨桥,如今建胜村钱家,以农耕为主。

家谱中记载族里有块二亩半的祀田,每年族人轮着耕种,以前每年清明祭祀,族里人到定海城西金家湾一个叫“牛肚下”的山脚下太公坟上祭拜。

从钱家祖堂遗存的建筑体式来看,钱家祖先经过几代人的奋斗,积累了不少财富。有幢世称“后堂前”的三合院,是钱氏第九代学乾公所建,院墙门前是钱家河埠头,出入十分方便,还留存揽绳的石墩,洗衣的石板,前两年河上还有木桥一座。盐仓《钱氏家谱》,民国廿四年(1935年)由世川先祖所修纂,2005年、2007年,钱成积(现年77岁)在1997年重修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补充完善,修纂了《定海钱氏家乘》。

武肃王钱镠千年功勋,吴越大地无不感恩戴德,奉为神灵。

海岛民众为祭祀吴越王钱镠,弘扬“海龙王”精神,在新城桃湾建钱王庙以示怀念与崇敬。桃湾钱王庙大殿内“钱王庙碑”有这样一段话:清初始展复故境,来自浙东浙西边民返乡耕、樵、渔、猎、盐,协力开发,筑塘修堤。但当时海岛灾异频繁,抗灾能力低微,为借助精神力量,有仁人志士集资建造神庙,从钱塘恭请钱镠“海龙王”神位供奉祭祀,保佑阡陌丰登,黎民消灾安康。

作为吴越第一世家钱氏,其宗族文化源远流长,钱氏后人根据祖王八训和遗训精神而辑成的钱氏家训,代代相传,世世因循,一直激励着钱氏后人。有专家对钱氏文化归纳了这么几个特征:化家为国,家国一体;家族文化与区域文化合而为一;自强不息而又度德量力;重学明礼,春风化雨。

吴越国历史虽已过千年之久,然钱镠“三世五王”对于地方经济发展,保障民众安居乐业,尤其是修筑海塘、疏浚内湖之德业,是世代流传颂扬。

新城桃湾的钱王庙,其建造历史现有几种记载,据庙内钱王庙碑所记,钱王庙始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修于民国廿五年(1936年),1953年被全部拆除,于1994年集资重建。而清康熙(1713年)编纂的《定海县志•祠庙》所载,吴榭岙有“大青庙、关王庙、郎家庙、万石庙、小青庙、高庙、陈家庙、章家庙、钱王庙”,当时吴榭岙已有钱王庙,如果依据康熙《定海县志》所记,海岛钱王庙至今至少已有三百多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