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定海临城镇金鸡山村从象山引入水芋艿栽植,生长良好,深受种植户信赖,面积不断增加。当时,岱山菜贩阿表、老毛、继海等纷纷上门收购,接着,嵊泗祝先也跟着抢购,经水路返回,分别在高亭、嵊泗设有批发试点,销路看好,为定海—岱山—嵊泗创立了一条完整的直销商渠。
至1995年,临城新区逐步形成,金鸡山村内的土地被大批征用,区内唯一的水芋艿基地只能往别处转移。
白泉镇潮面村,位于定海区域中心,这里的水资源十分丰富,土壤多属黄砾土,春夏二季阳光充沛,空气指数对水芋生长极为适宜。潮面菜农经多年试种,认定浙东水芋为当家品种。此芋又名“象山白芋”,1990年,由临城生资部从象山引入,早熟,5月上旬定植大田,8~10月可采收。水芋叶柄上部青绿色,下部紫褐色,肉质粉糯,粘滑细致,质量远远胜过金鸡山的水芋艿。
从2000年起,潮面村内种植水芋面积200余亩,每天收获产量5000余斤,还满足不了岱山菜贩的需求总量。
那么,为什么在岱山水芋艿会有如此惊人的销路,这其中的原因何在?
晚清年间,在民间就有一种特殊的地方风俗,在结婚酒席上,少不了”拗鸡芋艿”这道名菜,所以主人在婚前就会备足相当的用量。如遇季节缺空,预先购入,需长期储备,实在无法办到,只有旱地红顶芋、乌脚芋、大头芋来代替。
那么,这习俗,是因为芋艿好吃,还是另有隐情?这还得从芋艿的生长特点说起。“芋”一般只有母芋中下部节位,“腋芽”成为“子芋”。当生长到一定程度,又在“子芋”节上产生珠茎,成为“孙芋”。如此有一说法,婚宴吃芋艿的含义是婚后早生贵子,多子多福,是吉利的征兆,故这道菜在岱山颇有名气。
应好友邀请,我和几位同事去岱山喝他儿子的结婚酒。第二天吃正酒,坐在上首的是位八十高龄的老伯,他边吃边说:“在岱山,传统的‘白切羊肉’也有名气。旧时猪羊是祭祀的主要供品,祭祀皇陵、谢神、庙会庆典、出洋祭海、结婚时大都少不了猪羊,被列为七牲之首。但如今,拗鸡芋艿比白切羊肉的名气大多了。”
说着说着,“帮衬”端来了热气腾腾、香喷喷的一盆芋艿,见面上的色料,倒有看头。接着,几个顽童用筷夹起来抡着吃。当我荣幸地夹起一块吃了,顿觉风味确有特色,在座的客人吃后,都称赞:“好吃,好吃。”此时老伯兴致勃勃地说:“客人如此爱吃,与厨师高超的烹饪手艺密切关联。菜肴虽普通简单,但从洗、煮、加料、加汤、配色都十分讲究。”
一会儿“帮衬”又端上一盆芋艿,说是加菜,实质上每家主人都要上一至二堂(道)芋艿,每堂芋艿后面有一道名菜连接。
吃完酒菜后,我旁边的同事插上一句:“定海普陀二地结婚头天晚上吃开面酒,猪肝花油萝卜羹,正酒主菜是三鲜垫底肉圆盖面。”
与岱山拗鸡芋艿一样,民俗风情在各地都有传统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