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岙戚家是戚继光的后人?

时间:2018年12月27日 00:00  作者:  点击:

在马岙采访时,隐约听说了一则传闻:马岙唐家村河夹岙的戚家是戚继光的后人,当年戚继光在舟山抗倭之后,有亲族留在了马岙生根发芽。

在马岙新编的镇志中,这个故事也收录其中。马岙戚家值得一访。

美丽的爱情故事流传400多年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叶的一本记载马岙风情的书中,一则美丽的爱情故事跃然纸上。而这个故事,恰恰能证明马岙戚家与戚继光的亲缘关系。

故事的男主角叫戚大成,相传是戚继光的族侄,自幼丧亲,由戚继光抚养长大,并跟随戚继光四处征战。故事的女主角叫唐春兰,是马岙唐家村的一位美丽姑娘。

明嘉靖年间,倭寇进犯,连舟山马岙这样的小地方都受到了倭寇的侵扰。当时正在台州一带平倭的戚继光收到了情报,就派出一个几十人组成的戚家军小分队进驻马岙,与当地群众共同防御,而戚大成就是这支队伍的领导。戚大成年轻英俊,作战勇猛,赢得了乡民的尊重。

唐春兰虽是个姑娘,但也积极参与到抗倭的后勤工作中。一次偶遇,让戚大成与唐春兰一见钟情,但双方都把爱情的种子埋在了心里。

一日,倭寇又来进犯,唐春兰也挺身而出与乡民一起投入了战斗。一个姑娘家体力不支,被敌人围困,这时戚大成冲出重围,救出了春兰,自己却被敌人砍中,受了重伤。但戚大成仍带伤上阵,领导着戚家军和乡民最终获得了胜利。

唐春兰主动要求把戚大成和几位受伤的士兵接到家里疗伤。在这段难得的静谧时光中,戚大成和唐春兰的爱情越发浓烈,两人几乎不能分离。

然而,前线战报不断传来,戚大成被召回大部队了。从此,春兰郁郁寡欢,病倒了。

马岙的乡民帮着春兰四处打听戚大成的消息却一无所获。两年后,正当人们觉得无望时,戚大成悄悄地回到了马岙,一对恋人重逢。

原来戚大成婉拒了朝廷的提拔,只提出了回马岙的要求,他的执着让戚继光也为之感动,终于让他离开部队,寻找自己的爱情。

乡民们为这对恋人举行了最盛大的婚礼,从此,戚家便在马岙有了根基。

山岙中的一个小家族

流传了400年的故事,能否证明戚家就是戚继光的后人,那么先走近戚家看一看。

马岙戚家的聚居地位于尖峰山下唐家村的河夹岙,戚家繁衍至今却没有衍生出繁茂的后族,仅有几户人家还住在这儿,村里人传说,戚家一直以来都子嗣不旺,几代单传,所以才没有发展起来。

而马岙戚家也不只是因为和戚继光有关联才有些名气,而是因为戚家上一辈有一位当地有名的“买牛经纪人”,哪儿有好的牛要卖了,谁家要买牛了,都会找到戚家。

这位有名的经纪人叫戚东香,早已过世,而他的儿子戚连福如今也已经60多岁,仍住在河夹岙。

而对于戚家的来历,戚连福却有另一种说法。戚连福说,戚家的祖辈是为了躲避战火从宁波的梅墟搬来的,而更早,戚家可能发源于江西。关于戚家与戚继光的故事,他是听说过,但是并不认可。

他说,关于戚家子嗣不旺,和戚家太公当时搬来马岙时的一段奇闻轶事有关。

当年,戚太公穷困潦倒,根本上不了船来马岙,于是他只能和船家好说歹说,在船后面拖了个类似竹筏的东西,自己趴在上面跟船过来。

谁知行进在大洋中,突遇大风,拖竹筏的绳子断了大部分,眼看自己要葬身大海,戚太公便在心中默默许愿:若今天老天保佑我能安全到达,以后戚家五十代人以种竹为生,也不能吃笋。

戚太公最后安全到了马岙,便给后辈留下了这个誓愿。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人秉承誓愿,有人却忘了。戚连福认为,就是因为后代们有人吃了笋,所以才导致誓愿发生了效果,让戚家的香火传承有了很大的障碍。

马岙曾留下抗倭的遗迹

虽然,戚连福否认了马岙戚家与戚继光的关系,但是这个姓氏和这个地点,却给了我们很多的线索和很多的想像空间,能让我们得出戚大成的爱情故事并非全是虚言的结论。

马岙戚家与戚继光的后代可能是有关的,只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舟山的几次海禁断代,让这个关联被戚家人自己割裂了。

正如戚连福所说,马岙戚家虽从宁波搬来,但最早是源于江西的,而戚继光虽是山东人,但也是从江西迁出的。戚姓同源,这是毫无疑问的。

而戚继光在东南沿海一带十余年的抗倭斗争,以及在舟山的抗倭活动,是中华民族一段被历史所铭记的光辉历程。关于戚继光及戚家军到过舟山的问题,是毋庸置疑的。

说到马岙,这里也确实发生过抗倭的斗争,至今仍留下了一些遗迹和传说。在马岙昭君山上的烽火台,就是最直接的证明。而戚家军在舟山抗击倭寇的最后一仗,正是在沙峧、长白一带的洋面进行的,当时的沙峧还属于马岙。

关于马岙戚家的两种猜想

有关马岙戚家与戚继光的溯源,其实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有可能真如流传的故事所说,有那么一个戚继光的后人在马岙繁衍生息了下来,但由于偏安一隅,也逐渐割断了与戚家大家族的联系,自成一脉。

后来由于海禁,戚家被迁往了宁波的梅墟,但戚家族人的心一直向往马岙这块福地,所以舟山展复以后,便“拼了命”(正如戚太公的故事)地回到马岙。但由于战火及社会变革的种种苦难,让戚家人再也找不到最初的源流。

还有一种可能是,戚家军在东南沿海骁勇善战,但战火无情,军队中有很多伤员重伤,虽无生命危险,但也不能再跟随军队出征。

伤兵中一部分回了老家,一部分在疗伤的过程中与当地人民发生了很多的情感牵连,便不愿意再走,留了下来。这种情况事实上在古今中外的各种大规模战斗中都是很常见的。 再说戚家军其实是由义乌东阳一带的矿工和农民组成的,士兵的出身都十分苦难,他们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姓氏和名字,而戚继光就像戚家军的大家长一样。因此那些留下来的士兵,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便随了戚姓,由此繁衍了下来。而马岙戚家可能是其中一个例子,是戚家军的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