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茅李氏宗祠

时间:2019年05月29日 09:55  作者:  点击:

       李氏宗祠坐落在普陀展茅街道沙井社区干施岙中横路29号,坐西朝东,背靠顶梁尖船头岩岗,属地势较高地段,符合早期居民依山傍水居住习惯。

  据了解,干施岙李姓村民于明崇祯年间从镇海小港迁来,清顺治十三年舟山第二次海禁,移民再度内迁。李氏始祖李文亨避险隐居,在山洞、石缝中过着非人生活。

  得知要强行迁徙消息,李文亨等人先藏农耕工具,后炒番薯干、玉米、高粱和部分米谷以便山上食用。在山上,他们不敢明火烧煮,只能用干粮和生水充饥。若有烟火,怕引来军爷驱赶。整整半个月时间,他们没有离开深山半步。

  又过了半个月,见下面没有什么动静,才有人于深夜偷偷潜入家中察看。不看不要紧,一看吓煞人。茅屋被拆,家具被砸,连所剩无几的粮食不是被撒落在地,就是被故意倒在阴沟让山水冲走。有家不能归的日子,他们整整过了五年。

  清康熙元年(1662年),倭患稍平,禁令渐松,李文亨等人才慢慢在原址结茅而居,垦荒种地,重整家园。

  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舟山开禁,李文亨等人才有了自由生活的天地。不久,李文亨设法去镇海小港等地召回了部分内迁的族人,决心在干施岙这块风水宝地上重新开基立业,大展宏图。

  经二十多年努力,李氏家族又具一定规模,家底也日益丰厚,始祖李文亨凭着自己威望,于清康熙四十一年八月(1702年)募资建造宗祠,以告祖先在天之灵。

  这座宗祠,距今已有311年历史。

  《李氏宗祠》建筑占地面积519平方米,正屋三开间,穿斗式,七檩前廊子,硬山顶,屋脊中部两端挑雀尾,八卦中宫,屋面盖小青瓦,建筑比较古朴、简易,有一定的明代建筑风格。正屋北首厢房属宗祠配套设施,系重孙所建。鉴于建筑年代跨度大,故格局比较新颖,清代建筑特色比较鲜明。

  现虽破旧,风韵尚在。宗祠几经修理,保存完好,有一定历史文化保护价值。

  1996年12月编制的《展茅镇志》中载喻:干施岙“全村56姓,以李姓为大族,有人口539人,占全村总人数58%。 ”于此,李姓人群的行为,在全村村民素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李氏后人将《李氏宗祠》作为一块历史的丰碑,让不畏强暴、不畏艰险、勇于奋进、勇于创业的精神代代相传;也将《李氏宗祠》作为一面镜子,看看自己对长辈有否不行孝道。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干施岙有座积善庵(现称积善寺),清初村民李贞咸曾居此为僧,后为子孙读书之处。清光绪年间,贫苦弟子李廉曾在此刻苦求读,后求取功名,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竞中第二十四名进士,钦点户部主事,御赐《进士》匾挂在《李氏宗祠》堂中。这块匾比较珍贵,属宝贵文物,有较高历史研究和文物保护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