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艇业:困境求索,跨界实现跨越

时间:2018年12月11日 00:00  作者:  点击:

11月中旬,“以水为媒·休闲产业跨界合作高峰论坛”在黄浦江畔的一家游艇会举行,来自船艇、水上运动、农庄联盟三大产业的几十名参会者将不大的会场衬托得有些拥挤,现场讨论热烈,众位抱持着对各自行业的热忱,畅想未来跨界合作的各种可能性。但走出会场,阴冷的上海似乎又将与会者拉回现实,特别是对于船艇业者而言,应如何跨界融合,助自己摆脱困境?

“上半身西装,下半身睡裤”

论坛上,一位船艇业资深人士如此自嘲:“外界只看到我们上半身光鲜夺目的西装,却少有人知我们下半身穿的其实是睡裤。”

中国游艇业依然面临着政府监管难、企业经营难的“两难”困境。而中美贸易战则给中国船艇业蒙上了新一层的阴影。上海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默广斌在论坛上介绍,美国对我国加征关税的商品清单中,涵盖5类小船,分别为娱乐或运动用艇、其他娱乐或运动用艇、帆船、汽艇和充气阀。我国上述船艇出口美国的份额分别占出口全球市场的25.5%、18.1%、51.4%、54.8%和10.8%。虽然汇率波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船艇出口企业的压力,不过对相关厂家而言进一步的成本控制已箭在弦上。在游艇进口方面,默广斌表示,由于现有措施影响不大,“进口生意可以大胆地做”。

抛开外界因素,中国游艇业在商业模式、运营策略、文化培养等方面,众多难题依旧待解。 “游艇帆船俱乐部和滨水地产有场地、有码头、有船、有教练,就是没客流。” “很多游客来到游艇俱乐部,拍照、发朋友圈就回去了,他们不会再来。”会上,业内人士们道出了目前游艇业的尴尬现状,在困局中,有的游艇人无奈离开,有的则继续留守。

跨界融合,就像豆浆配油条

跨界,是船艇业走出固有模式、开辟新天地的必然之路,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出台,为我国游艇业带来了新的商机。

我国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会上,江苏盐城市大丰区的政府官员应邀出席,推介盐城优越的水域资源,并向各休闲产业代表发出邀请。不少专家表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历史新阶段,给予其更丰富的产品与文化内涵,是中国游艇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上海指向体育策划有限公司创始人于力将跨界融合比喻成“豆浆油条”,二者只有捆绑销售,消费者才愿意买单。于立以《我怎么用皮划艇养活了隔壁饭店》为题,分享了他通过两次趣味活动运营,为俱乐部隔壁经营惨淡、面临倒闭的餐饮店带来近5000人次的到店人数及35万元营业额的故事。俱乐部的客户流量还可以带动餐饮业,同理,于力认为,特色农庄和水上运动必须紧密结合才能共创广阔未来。

逐浪者户外运动的创始人刘洲则认为,水上运动俱乐部想要发展,不仅要资源跨界,更要市场跨界,结合各方进行深层次的合作。让“水上运动、海上旅游、健康生活”融为一体,不断探索,自主创新,水上运动产业才能做强做大。

中国垂钓协会常务理事刘明志十分看好垂钓这一用户粘性很大的运动。他谈到,路亚生态钓场的开发一定是基于 “标准化模块”+“个人化定位”的模式,要形成可行性研究报告,从商业模式、运营策略和投资回报这三个方面,客流量、淡旺季、自然条件、水体生态等多个维度考量钓场的开发与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