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爆发,中国电商进入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阿里和京东逐渐崛起,分别成为了BAT J中的A和J。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迪卡侬、言几又等大牌零售商开始上线外卖平台,现如今,不懂5公里商圈的零售商已然不是一个优秀的好品牌。
新冠后疫情时代,去店内消费既危险又费口罩,去官方旗舰店购买时间周期又太长,客户需求进一步倒逼迪卡侬、言几又这些品牌,不得不将自己的运动器材、书店搬上了外卖平台,满足5公里以内客户需求。饿了么平台看似不务正业,其实质是顺势而为,丰富了平台的SKU,提高了企业营收,快速迭代成为外卖版的淘宝。毕竟,需求即正义,满足客户的一切需求才是商业的本质。
随着消费互联网领域如火如荼的迭代发展,产业互联网也逐渐风生水起,企业级买家的需求逐渐受到关注,B2B行业开始逐渐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产业互联网通过物联网、云资源、大数据以及工业智能化,深层次的改变了生产、交易、融资、流通各个系统,从而打通了下游买家与上游钢厂之间的链条。
在经历了卖方市场的“暴利时代”后,钢贸行业逐渐进入了以买方为主的“微利时代”。随着盈利逐渐减少,钢贸企业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转型成为线上的钢贸商,转向精细化、人性化的经营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从物质匮乏到个性化消费
作为八十年代生人的我们,对这样的生活似乎还有一些印象。小时候常常听父母说,去商场买一双上海皮鞋厂生产的皮鞋,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掏钱买东西还要看营业员脸色。钢铁交易也一样,卖不卖永远都是钢厂和钢贸商说了算,由于物质匮乏,卖方永远是市场的主导方。
近些年,国家层面不断提出供给侧改革、去库存化,其实质就是市场供大于求,买方逐渐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企业需要思考合理、健康、持续地拉动内需,满足买家的个性化消费需求。
从降低成本到更多服务
在传统的电商平台上,由于马太效应,商家需要给平台付出高达营业额25%左右的成本。而钢来钢往作为新一代的智能产业互联网平台,不仅不收取钢贸商的任何开店、营销费用成本,还可以为钢贸商提供更优质的客户服务体验。
过去,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大多是一种“用钱换物”的关系。这种关系是纯物质性的,看似互不亏欠。但是现在呢?我们更强调一种“体验关系”。“体验关系”说的更直白一些,就是要做好服务。消费升级下,品牌和消费者的关系从“买卖关系”逐步转为“体验关系” 。
钢来钢往基于企业级买家的即时体验,钢贸掌柜在5分钟之内都会即时的响应买家的需求,上游卖家也必须在15分钟之内确认订单和库存,这样,整个交易流程可以保证在20分钟以内完成,力争为终端买家实现“一键下单”、“一件起运”、“一天到货”。
除此之外,在钢来钢往的“买家求购”板块,除了便捷、标准化的“我要求购”板块,还有符合买家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求购”,买家只需要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需求,钢贸掌柜就会即时响应,为买家找货源,并进行询价、比价,提供更为精准的服务。
今天,由中国四大门户网站掀起的互联网浪潮已过去20余年,钢铁电商的兴起发展也已经趋近10年。大浪淘沙,后疫情时代,新的产业互联网巨头必将由精细化、个性化的服务扶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