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04年5月1日实施的《定型包装饮用水企业生产卫生规范》规定:桶装水生产企业重复使用的水桶必须为聚碳酸酯(PC)桶,PET桶(二甲酸乙二酯桶)不能用于饮用水的生产罐装。
记者走访三亚市解放路、胜利路的沿街商铺以及三亚第一市场的商铺时发现,八成以上的商户使用的桶装纯净水桶都是标注为PET的违规桶。不少商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关心的是桶装水的价格,对于桶的材质从来没有注意过。“不知道PET桶是禁止使用的,更不清楚PET桶加热会释放有害物质,如果真是这样,希望有关部门进行规范查处。”
记者在解放路的一个送水点看到,墙边放着的十几个空水桶上都有不少划痕,看桶底三角符号上的代码,18个空桶中13个桶底都标注PET,而正规的PC桶只有5个。
桶装饮用水的加工工艺看似简单,过程却十分复杂,它需要科学的加工工艺要求,严格的卫生管理制度和专用的水处理设备、灌装设备、消毒设备、检验检测仪器,生产工人须经国家卫生部门体检、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第一次清洗消毒的桶要先浸泡消毒,消毒液浓度为120ppm-150ppm,浸泡30分钟。其次要清洗,冲桶时间为10秒以上,保证冲后的桶清洁、无菌、无杂质。然后把桶置入无菌间(空气净化后达1000级)进行第二次消毒,用无菌水高压冲洗内外桶壁。
专家提醒:PET桶加热可释放有害物质 使用者有致癌可能
有关专家介绍,PC桶底部有“PC”字样、QS标志和生产许可证编号;而“PET”桶底部则是“PET”字样,没有QS标志和生产许可证编号。由于PET桶高温易变形,通常无法耐受足够的高温消毒,部分企业为增加其使用寿命,省略了水桶重复使用时必要的高温消毒环节,因此,使用PET桶容易造成水质污染等安全隐患。此外,PET桶经过加热后会释放出有毒的致癌物质,高温消毒或其他作用导致桶体变形后,也会影响水桶的整体密封性,易造成运输、储存过程的水质污染。
专家提醒,从近几年对纯净水检测的情况看,微生物指标是比较容易超标的指标之一。这是由于微生物污染体现在纯净水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等各个环节上。在生产加工中,工人不注意个人卫生,回收瓶的清洗、消毒不严格,甚至一些厂家为降低成本,回收瓶盖再次使用,由于回收瓶盖的变形,造成瓶口不密封等都有可能引起微生物污染。其中大肠杆菌达到一定指标,会引起人体腹泻。致病菌包括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链球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污染的水会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出现腹泻发热等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肠毒素会引起人体中毒,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乙型链球菌则是造成人体化脓性炎症的主要病原菌;霉菌和酵母菌普遍分布于自然界,在食物中生长的霉菌在繁殖过程中汲取了食品的营养成分使食品的营养价值降低,并且散发异味,影响食品的感官,尤其是霉菌生长的过程中产生的毒素会引起人体慢性中毒,严重者会导致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