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了解台风从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吗?你想欣赏台风发威时惊涛骇浪的壮观场面吗? 请你到东南沿海著名风浪口、浙江抗台第一坝、岱山拷门海塘大坝北端的中国台风博物馆。 那里会详尽地告诉你一切有关台风的知识;观摩到形形色色与台风相关的珍贵历史收藏品; 还有机会领略到台风紧急状态下难得一见的海面汹涌澎湃的场景……
如果你没有读过中国海洋渔业发展史,没看到过栩栩如生的海洋生物标本以及远古时代 渔民生产、生活的实物,那么来到建在舟山渔业古镇、岱山县东沙镇的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 ,就仿佛进入了一个五彩缤纷的海洋世界,会强烈地感受到渔村部落遗存的海洋精神、文化 气息。
岱山县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中部,著名舟山渔场中心。全县由大小不同的404个岛屿组 成,陆地面积326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717公里。岱山境内自然景色秀丽,人文历史 悠久,山、海、沙、涂、礁、岛、盐、风构筑了独特海岛风情,具有典型的渔民风俗和渔业 文明特色,自古被称为东海之中的"蓬莱仙岛"。
有这么美的环境,这么多的旅游资源,岱山为什么还要投资建设那么多的博物馆呢?
"既是挖掘、拯救、弘扬海洋历史文化,又是在夹缝中求生存,走自己独特的路。"县 委书记王忠志道出了建设海洋文化博物馆的原因。
他说,岱山虽然风景秀丽,生态环境良好,具有发展海洋旅游的基础条件和潜在优势, 但在对整个舟山群岛的旅游项目进行分析以后可以发现,资源的雷同是制约岱山发展旅游的 主要障碍。在岱山周边已有普陀和嵊泗两个以海洋旅游为特色的知名景区,如果岱山仍走他 们的路,或者只是在他们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就难以形成自己的特色,也难以提高竞争力, 其结果只能是造成资源、人力、资金等浪费,甚至影响整个舟山的旅游形象以及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因此,我们必须正视自身不足,拓展新的空间,另辟蹊径,创出特色。我们认为 ,建设系列博物馆,既可以将海洋文化与旅游文化有机结合起来,避免海岛旅游围绕沙滩、 海浪转的传统发展模式,又可以营造自身的旅游发展空间,避免与周边地区的雷同,有助于 形成主题各异、类型不同,又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旅游链,有利于整个舟山实现旅游资源 共享、提升旅游资源品位。同时,这种对海洋环境几乎无影响的生态开发方式,随着它的逐 步建成,岱山的知名度将会不断提高,旅游作为朝阳产业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拉动力也将 会日益凸现。
"建设系列海洋文化博物馆,是岱山发展海洋经济、开展海洋教育、增强民族海洋意识 的需要"。王书记从更深的层次谈到了如何用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以及 有关开发海洋的指示精神的问题。
他说,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浙江又是一个海洋大省。利用海洋资源,开发海洋产业, 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沿海各地当前首要任务。今年3月10日,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 境工作会议上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如何抓住新的机遇 ,发展和建设海洋文化,振兴岱山经济,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开发海洋,不 仅是发展海洋科技、海洋经济,它应是一个全方位的概念,其中包括海洋意识与海洋观念、 海洋与人的相互作用、海洋人文社会机制的建立和发展、涉海人类群体的生存生活模式、政 治结构、政策法规、审美情趣等等。岱山县作为全国12个海岛县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 源和浑厚的海洋文化,围绕"海"字做文章,开发利用海洋、海岛、海港、文化资源,将是 今后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为此,我们将建设系列博物馆作为突出海洋生态和海洋文化特色 ,作为开发海岛旅游、扩大海洋产业的有效载体和重要举措。随着系列博物馆的逐步建成, 将把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岁月中创造的缘于海洋而生成的精神、行动、物质等文明生活内涵 ,以物化方式留存下来,见证海洋开发的背景与历程,丰富海岛旅游的内容和形式,面向社 会给后人以教育和展示。同时,岱山海洋文化博物馆立足于系列化、全方位和规模效应??广泛、更有针对性地普及海洋知识,满足当前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主权、强化海洋意识 的需要。它的建成,将成为重要的海洋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坐落在"无风三尺浪,有风浪过岗"的拷门燕窝石笋景区的中国台风博物馆,一期工程 于2003年6月动工,当年12月10日竣工开馆,工程总投资363万元,建筑面积1 062平方米。博物馆的一楼为展览厅,分为台风知识、台风灾害、抗台救灾、台风科研、 亲切关怀五大部分。二楼为观台厅,可亲身感受台风来临时的壮观场面,并设有波浪观测站 、海岛自动测风系统等一系列高科技仪器,可以同步输送实时监控数据,同步接受市级气象 台全部实时信息。
中国台风博物馆开馆9个月来,已接待国际友人、学生、军人及外地游客3万余人次, 门票收入超过4万元,使海洋文化与旅游、科普、社会、经济等得到了有机结合。
然而,在建设海洋文化博物馆的过程中,岱山县却克服了重重困难。首先是资金缺口较 大。由于博物馆建设前期投入资金量大,加上其资金投入与产出周期长,短期内难以收到效 益。当前正在建设和将要建设的资金总额将达2亿元左右,尽管县里采取种种措施努力拓宽 融资渠道,吸纳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但最终缺口仍达1亿元左右。这对一个仅20万人口、 财政年收入1亿元左右的海岛县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压力。其次缺乏高端的人才技术力量 。建海洋文化精品博物馆,创一流科普、旅游休闲基地,需要高素质交叉型的人才对其现状 和未来进行设计建设。从目前本地的人才资源情况看,较为缺乏。同时,已经完成一期工程 并对外开放的3座博物馆的管理工作,也有待于专业人才来经营。第三是由于海洋文化历史 性实物和资料采集难度较大,耗时间、耗资金多,目前馆内陈列物品还不够丰富,档次也不 够高,需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
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经济与文化应是同步的、统一的,任何一端都不应 偏颇、忽视,假如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城市居民生活在文化的沙漠里,他们的生活质量就可 想而知了。岱山县有海洋文化博物馆群作依托,借助独特海岛秀丽的自然风光,加快建设成 为中国最佳的海洋文化旅游休闲城市已经为期不远了。
最后,王忠志书记向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他打算请10位相关的两院院士为10座博 物馆题写馆名,目前建成的中国台风博物馆已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热带气旋委员会主席 陈联寿题写了馆名;中国海洋渔业博物馆馆名已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天民先生题写。同时, 岱山县将聘请他们担任决策咨询高级专家、顾问,每年举行一次"院士会议",把国内外最 先进的科学技术、信息汇集起来,为岱山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加快推进全县经济、社会、 文化全面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