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乾生与陈家大院

时间:2019年04月19日 08:52  作者:  点击:

   一、发迹上海滩

  陈乾生,又名陈万乾,定海区白泉皋泄和平村人。

  陈年轻时随师学艺木工,五年后,成为技术较高的作头师傅。他以信誉著称,集泥、木、石、漆、竹五匠领班,承揽民间宅院、庙宇、祠堂等建筑工程。

  二十二岁那年,曾为乡绅朱宝丰修造“朱氏宅院”而闻名四乡。

  民国十二年(1923年),陈乾生在上海结识了信宜药厂老板徐长生 (徐宪臣),两人虽然行业各自不同,但对如何在上海发展事业却同有远见。当时上海的建筑工程仅以木结构为主体,所以木匠手艺最为吃香。但是水泥建筑又不断普及,要承包大项目,赚大钱,需精通各项建筑知识和提升施工实践经验,才能立足大上海。嗣后,陈乾生结识了上海各地建筑营造商,并拜在各商门下学艺。

  民国十四年(1925年),陈乾生召集各地五匠和徐长生合股组建工程队,承包各式高档别墅及各类厂房修造业务,经其修造的工程质量好、进度快,深受业主信赖。生意越做越大,范围越来越广。经五年拼搏,首创海丰建筑营造厂,从此开始了长达二十余年的建筑生涯。

  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承包一项军工建筑项目中,在上海警备司令部,陈乾生偶然与同乡舒华文相遇,舒原是蒋介石的侍卫,当时在警备司令部任职。

  交谈中,陈乾生说自己营造厂有能力承包大的军工项目,而交办各项手续,出了点麻烦,恳请舒是否能在军界中通融。经舒华文介绍,又结识了军工后勤处处长 (大校)蒋启宏(定海区白泉镇金山村人),蒋答应帮忙,才使这项特殊的军营建筑项目承包得手。三年后,项目顺利竣工,那时陈已有巨额资产,在上海名声大振。

  二、蒋介石父子夜宿陈家大院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陈返乡祭祀双亲,在青龙山脚建造“陈家大院”。此院均由陈乾生自己绘图设计、施工、监理,工程以穿斗式木结构建筑,大院坐西北朝东南,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40平方米,左右二幢并列四间,二层次,四檐天井连通,可来往行走,楼面前道地石铺明堂二道墙门。整个建筑十分讲究质量,廊檐、门窗、栏杆、雕饰技艺精湛,结构牢固,形象精美,如此气派豪华在偏僻山村实属罕见。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境内的入学儿童不断增加,为有一所完整的小学,陈乾生认为大院空闲着,倒可办校。与徐长生商议后,共同筹资5300银元,创办中心国民学校,取名“龙山学校”。当时有学生50多名,仍以《三字经》《神童诗》《百家姓》《千字文》等老教材为主,又增加了尺牍、珠算、商业知识等内容。半年后,又开设教学物理等课。

  1949年1月,蒋介石自台湾飞抵定海部署防务,蒋经国、陈诚及舟山防卫司令兼浙江省主席石觉、副司令官柳际明等曾陪同夜宿陈家大宅。蒋在此偏僻小村居住,事先与侍卫官舒华文商定后所择。据当地群众回忆,蒋抵达陈家大宅后,先有一个工兵排来整修房子,安装电灯布置防务。蒋每天上午8时去定海城,下午4时回陈家,下午4时至8时全村戒严,三步一哨,五步一岗,并有装甲兵副总队长兼舟山装甲兵指挥官骆福全指挥各型装甲战车,有120多辆停在塘皋岭和白泉岭沿线负责防务。

  那时,村民不得随便进出,村民早不能下田,晚不能回家,若干活误了时光,就得夜宿田头。

  第三天,蒋介石随军从西码头撤退。

  解放后,皋泄设立乡政府,办公室就设在大院内。 1961年改称公社,机构又设在大院内。直至1977年大院被拆,原址按水泥结构建造大楼,附宅房20多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