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龙桥:历经风雨沧桑 承载村民记忆

时间:2018年07月03日 00:00  作者:  点击:

定海山川绵延、河水纵横,承载着重要交通功能的桥梁成为了历史的重要符号。在小沙街道光华社区有一座甩龙桥,它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四年,重修于同治年间,经历了近两百年沧桑后仍保存完整,是当地的交通要道。

甩龙桥的主体为单孔石拱桥,桥身长7.7米,桥面宽2.36米,失高4.2米,净跨3.7米,桥身以东北-西南走向横跨大溪坑,连接华厅村和新光村。根据记载,甩龙桥是因为桥身俨如一条倒甩的蛟龙而得名,但当地也有不少关于甩龙桥名字由来的传说。有的人说,以前桥里住着一条蛇,修炼化龙后甩尾上天了,桥就叫做了甩龙桥;有的人说,有龙从大溪坑游过,因总是过不了桥而把桥甩垮,桥梁造高后,龙就不会把桥甩垮,甩龙桥因此得名……这些传说也给甩龙桥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记者看到,甩龙桥的北面中间栏板外侧刻有“桥栏傅奕秀造”六个大字,这是当时傅家集资造桥的记录。“据说这一带经常发水涝,村民进出都不方便。当时傅家比较富有,就带头募捐钱款造桥,得到了不少人的响应。”家住甩龙桥附近的88岁老人傅严海告诉记者,由于甩龙桥历史悠久,当时建设的情景,他也是从先人口中听说。造桥的时候,石板搬运过来还要进行打磨雕刻,铺设平直,最后衔接合拢,一丝不苟,前后花了不少功夫,建成后就成了村中主要的道路。

“别看现在的甩龙桥路面平滑,以前桥面上还铺有石阶和荷花台图案。”说起甩龙桥的原貌,傅严海记忆深刻。当时,村民们每天拉着小板车在桥上来往,由于小板车上载满了货物,每趟通过都需要一个人拉一个人推,很麻烦。因此,村民们将桥上的台阶敲掉,浇灌上水泥使桥面平整。不过,甩龙桥上还隐约可见许多雕饰。在桥梁的两侧栏板间设有望柱,望柱每面饰有两层的莲花图案,桥两端栏板尽端的装饰,颇为精致秀美。

记者了解到,甩龙桥是舟山现存古桥梁中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座,为研究舟山的桥梁史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1990年,甩龙桥被列为我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保护古桥,原小沙镇政府还于1994年出资,在甩龙桥的一侧建造了一座桥供村民行走。尽管如此,但因建成年代久远和风雨的洗礼,甩龙桥先后多次出现栏板坍塌、石板风化等情况。对此,小沙街道在加强对甩龙桥日常维护、管理的同时,也将该桥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等上报给了区文保所,希望对其进行专业系统的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