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双桥街道的紫微尖山、石镜山、西皋岭是一脉相承的三座山,古代时统称“西高岭”。紫微尖山是因宋高宗赵构至此避金兵而得名,载入了《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西皋岭有长达五公里的土城墙,是古代军事设施的遗址,名气也不小。惟独石镜山因很少有人知道它的来历,知名度不高。其实,石镜山是因石镜岩而得名,而这石镜岩有不少神奇传说。
石镜山上有许多稀奇古怪的石头。在众多的怪石中,以石镜岩体积最大、地位最显、形状最奇特,故以石镜为山名。
石镜岩出现在2000余年前的汉武帝时期。当时,石镜山下是海洋,名曰“湗泽洋”。有一年端午节的中午,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如同黑夜,大家都以为要下大雨了。可是等了好久,没有雷声,也没有雨点,闷热得很。大家有些恐慌,不知什么厄运将要来临。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只听得“轰”的一声巨响,北边的山上出现了冲天的火光,好像是山林着了火。片刻间,火光不见了,大家感到好奇,就上山去看究竟,见到山上的情景,都惊呆了。眼前出现许多稀奇古怪的石头,小者几吨、十几吨重,大者有几十吨重。其形状,大多像蛤蟆,趴在那里,朝向南或东南,惟独一块最大的石头是直立的,它高5.1米、宽5米、厚2米,正南面平滑如镜,人们称它为石镜岩。
这些石头与山体有明显的缝隙,而且石质也与山上固有的岩石不同。是天降的陨石吗?不像。这样大的石头如果从天而降,山体上会被砸个大坑,石头本身也会震落碎片。为什么这些石头像摆着一样,不见有坑有碎片?人们说法不一。
就在端午节当夜,人们听到“哗哗”的流水声。第二天一看,整个湗泽洋变成了一大片海涂。大家都十分震惊,有人感到恐慌不安,认为要大难临头了。也有人认为山上的石镜岩像蛤蟆石,一定是蛤蟆把海水喝干了,成了海涂,涂可以造田,这是大好事。
几年以后,海涂造了田。这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于是,人们把石镜岩当作保护神,每年端午节,到石镜岩前来朝拜一次。
到了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年),石镜岩又添了一个神奇的故事。当时,附近兴善寺的当家和尚董公禅师,他是五台山高僧的传人,精通佛经和佛教理论,并会施法术,被尊称“活菩萨”。可是这“活菩萨”自幼有口吃病,这或多或少有损于“活菩萨”的形象,迫使他要改掉口吃病。怎么改?他天不亮就去石镜岩,因为这里清静,无人干扰。他就在这里练说话,经过一个多月的苦练,他的口吃病没有了。大家见他说话不再结巴,很好奇,就向他请教治口吃的秘诀。董公禅师回答了三个字:“石镜岩”。从此,就传出了“董公禅师摸石镜岩治好了口吃”“摸石镜岩,有病治病,无病消灾”之类的话,就越传越多,越传越神。随之,四面八方来摸石镜岩的人也越来越多。于是,周边就开起了饭店、茶室、旅馆等,生意可谓兴隆。这一情景一直到明初。
后因种种变故,直到十八世纪末,石镜岩是舟山本岛少有的自然景观才被人知晓。其实,这石镜岩同紫微尖山、西皋岭连在一起,是个大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