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旅游时抓的漂亮大甲虫,有小朋友想带回国内在家里饲养,这样做对吗?”“国外有的水果特别好吃,可以带点回来给爷爷奶奶吃吗?”8月28日上午,在大连自然博物馆,一场生动的国门生物安全科普“小课堂”正在进行,来自大连市的30多名小学生正聚精会神聆听,高举小手抢答问题、提出疑问。
自8月8日起,大连海关联合中国海关博物馆,在大连自然博物馆举办“国门生物安全进万家”科普展览。展品中既有企鹅、羊驼、豚草等形等态各异的动植物标本,又有长戟犀金龟等“异宠”标本,展览期间还定期举办沉浸式、趣味化的“科普+普法”活动,宣讲海关国门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呼吁全民学法守法,共建美好家园。本次展览将持续开放至10月中旬,截至目前参观人数已接近50万人次。
“海关举办的这次活动特别新颖,且知识量丰富,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像旅行箱里的‘禁止令’、小小侦探选拔赛、国门小卫士法律知识大闯关等活动,家长也能参与其中,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观展学生家长薛峥嵘说。
大连海关在持续健全完善国门生物安全机制体制、提升口岸各方监测监管能力的同时,还在科普、普法等多赛道齐头发力,通过线下活动与“云端”科普相结合,打造“全媒体传播、全场景覆盖、全社会参与”的立体化宣教体系,构建国门生物安全科普宣传品牌矩阵,真正让国门安全知识深入人心,让国门安全屏障越铸越牢。
近年来,大连海关广泛开展“海关开放日”活动,邀请中小学生走进海关工作现场、科普基地,累计接待参观学生43批次、约2200人次;联合地铁运营方打造全国首个“国门生物安全”主题地铁站,设置科普长廊、互动投影区等五大专题灯箱,总覆盖人次超360万。与此同时,设立国门生物安全、进出境旅客通关、法治文化等各类普法阵地9个,组织公职律师、普法讲师团累计开展法律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乡村活动173次,创作法治情景剧28部,制作普法微视频微动漫43部。
“我们将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积极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打造更多零距离、暖民心的科普活动和普法项目,用更响亮的‘海关声音’,号召全社会共筑国门生物安全防线,共同保护我们的美丽家园。”大连海关法规处副处长肖向民说。
文章来源:海关部署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