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鱼山岛上的绿色石化基地年产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730亿元,是目前全球投资最大单体产业项目。今年一月,项目二期全面投产,作为一个世界级“超级工厂”,它正给舟山的产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新变化。
正午时分,浙石化规划设计部经理杜冬华走进中控室,了解最新生产情况。不远处,18座80多米高的裂解炉正在作业。杜冬华介绍,与一期相比,浙石化二期出产的乙烯下游产品更加丰富,附加值也更高。
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规划设计部经理 杜冬华
一期二期都投产以后,乙烯的产能能达到每年280万吨,这两套乙烯的原料是来自于4000万吨炼油。
在鱼山岛上奋斗了6年,杜冬华见证了这片荒地变身石化巨城,项目二期全面投产,意味着整个绿色石化基地年产值将超2500亿元。再往下游延伸生产一些高性能的树脂和高端的新材料,周边的企业如果到舟山这边,肯定首先考虑到浙石化这边有资源。
与鱼山岛隔海相望的舟山港综保区,产业的集聚正变为现实。浙江国恩一塑200亩的工地上,四座巨大的储罐拔地而起,不久后,由浙石化生产的苯乙烯将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这里,进一步深加工。
浙江国恩一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副总 李俊
在舟山这边,我们直接用浙石化的原料,我们的成本可能省到每吨100~150块钱,一年要省好几千万。虽然一塑项目还未建成,但浙石化专门为企业输送原料的装卸口已设计好,眼下上百名工人不停抢工,力争项目今年6月试生产。距离一塑项目不到两公里,碳景科技的生产线上,一张张光学扩散板正不断下线,这些扩散板主要用于液晶显示和照明领域,主材正是一塑即将投产的聚苯乙烯。这家工厂负责人算了算,相邻的一塑投产后,自己每年能节省运输等成本6000多万元。
浙江碳景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高芝银
考虑整个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在这儿有一些规模上的优势,综合考虑选择了高新区作为我们公司的落脚点。从不产“一滴油”到崛起一个千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链,在浙石化带动下,目前,舟山已集聚7个石化产业链上下游项目,总投资超690亿元。沿着鱼山大桥进入岱山的第一站,岱山正在这里建设新材料产业园、石化循环经济产业园两大园区,目前已吸引上海卓然等一批龙头企业、科创平台入驻。眼前正加紧施工的新材料研究院,由中科院宁波材料所联合岱山县共同打造,到今年7月,长三角地区5支团队的133名高级人才将入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