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铁路物流体系持续优化,通过调整运输结构、创新服务模式、深化国际合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近日,全国铁路实施新货物列车运行图后,物流产品体系进一步升级,大宗货物运输效率显著提升,国际班列网络持续拓展,服务品质迈向新台阶。系列变革不仅降低了社会物流成本,更助力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的构建,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主动脉”。
提速增效,释放物流体系新动能。铁路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效率提升与运能扩容。以新疆为例,乌鲁木齐至西安的快递电商班列运行速度从90公里小时提升至120公里小时,运输时间压缩10小时,为电商快递开辟“出疆快车道”。同时,大宗货物运输通过“公转铁”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一季度疆煤外运达2201万吨,晋南钢铁企业原材料运输效率显著提高。新运行图实施后,大秦铁路每日开行重载列车87对,瓦日铁路万吨列车增至12对,进一步释放能源运输潜能。
服务升级,构建全链条物流生态。铁路物流正从单一运输向全链条服务转型。95306平台“一单制”功能上线,整合铁水联运、海运订舱等资源,开发9个多式联运产品,一季度铁水联运集装箱运量同比增长19.4%。物流总包服务融入企业供应链,如为晋南8家钢企定制方案,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综合成本。此外,铁路物流金融合作银行增至10家,授信总额超185亿元,为企业拓展融资渠道。这些举措推动铁路从“运货商”向“综合服务商”跨越。
开放布局,畅通国际国内双循环。国际班列网络的完善成为铁路物流全球化布局的关键。中欧班列稳定开行93条图定线路,中亚班列增至44条,一季度跨境货物运输量同比增长10%。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动态优化,跨里海线路常态化运营,助力西部地区高水平开放。国内区域协同方面,京津冀、长三角等经济圈开行快捷物流示范班列,实行“客车化”运行,日均装车量同比增长154%,加速要素跨区域流动。
铁路物流体系的升级,既是基础设施硬实力的体现,也是服务模式软实力的突破。通过效率、服务、开放三维发力,铁路物流不仅降低了社会流通成本,更成为衔接生产与消费、联通国内与国际的重要纽带。未来,随着数字化平台深化应用与国际通道持续拓展,铁路物流有望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