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作为下游产业的物流业,发展风向标指向跨境电商

时间:2024年04月16日 09:04  作者:  点击: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2.38万亿元,增长15.6%。其中,出口1.83万亿元,增长19.6%;进口5483亿元,增长3.9%。

随着我国企业全球化布局的深入,快捷供应链服务需求水涨船高,给物流企业出海带来业务红利。物流作为下游产业,它的风向标是商业上游的国际贸易,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时候必然需要物流相关服务。

此外,相关政府部门也鼓励快递业出海,国家邮政局提出的“快递出海”工程,不仅支持和引导快递企业发展面向周边国家的业务,还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快递主管部门的政策沟通,为快递出海铺好路。

3月22日,顺丰国际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和跨境电商发展为我国快递企业跨境提供了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实施,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频繁,拉动物流业务需求急速增长。除了海陆空多方位的物流货运基础建设外,工业互联网、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基建方面的巨大投入无疑惠及了物流行业,使得货运成本降低,更加智能化、数字化。”

1、物流企业海外布局提速

3月15日,京东物流宣布其“国际特快送”服务进一步升级,已覆盖我国绝大多数区县市,包括遥远的新疆和西藏,为消费者提供国内收寄及海外送达服务。此外,京东物流还拓展了海外服务,欧美绝大多数国家均可覆盖,并能实现全球最快的“3日达”。

与此同时,为满足新加坡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准服务需求,顺丰在新加坡首次推出“定时派送”履约服务,在日常服务基础上不断提升服务体验,并首次将“定时派送”服务应用于某3C电子高端品牌新品发售。

阿里巴巴则计划3年内在韩国投资11亿美元,建设物流中心并拓展业务。

物流巨头的纷纷下场,让跨境物流呈现出一派“华山论剑”的盛景。

顺丰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市场的需求与政策的利好,使顺丰将国际业务作为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在海外布局上,物流企业早一步采取行动,便能够占得先机。2023年,顺丰整体跨境业务收入增长近130%,这是自2020年以来连续4年增长。”顺丰国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递四方CEO郭栋3月21日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2023年至今,“出海四小龙”本土中国平台的崛起,可以明显感受到来自中国电商平台的包裹激增,受益于商流需求的快速增长,跨境电商物流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速度、服务全方位发力

近年来,国内的快递物流不断提速,“当日达”“半日达”已经成为标配。随着跨境的步子越走越快,如何提升跨境快递的速度也成为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处。

京东物流负责人3月25日在接受《中国物流与采购》杂志记者采访时表示,近年来京东物流持续采取加密运输班次合理规划路由等方式来推动国际特快送提速。目前,京东物流已在全球拥有近90个海外仓、保税仓、直邮仓。除去“国际特快送”外,京东物流能够实现本土快递物流最快1日送达。

顺丰则通过不断加大海外资源投入,尤其是亚洲流向国家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如国际航班加密、亚洲主要国家当地服务人员、设施等持续投入;时效履约能力持续提升,主要海外国家流向国际航班加密,新马日韩等流向实现daily班次,最快可48小时到达。

递四方则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了各种时效的快递服务。以英国为例,如使用“晚必赔”服务寄到英国的快递可实现3~5个工作日到达,晚到必赔;“优先型”服务时效为3~5个工作日;“标准型”服务则为6~8个工作日;“经济型”服务为9~10个工作日;“超级经济服务”为11~12个工作日。

而顺丰在新加坡推出的“定时派送”履约服务,则代表快递物流企业在跨境电商上不仅仅要追求“快”,还在服务质量上有了新想法。顺丰国际负责人告诉记者,“定时派送”是指根据客户指定的时间范围内准确送达商品,这也是为满足新加坡消费者日益增长的精准服务需求推出的产品。“差异化服务体验获得了客户及消费者的一致好评。”

3、为跨境搭建软硬件基础设施

为了让跨境物流走得更加顺畅与快捷,在基础硬件、软件搭建等方面,物流企业都开启了“加速度模式”。

“对于海外市场业务的开展,我们大力投入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做长期的、有价值的投资。”顺丰国际负责人告诉记者。

目前,顺丰已在多个清关节点搭建自主自营能力。“虽然其在整个跨境链路中所占成本不高,却是影响客户体验的重要环节。”顺丰已在新加坡、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核心机场拿到清关资质,建设自有场站,成立清关自营团队,搭建起自主清关系统。顺丰在全球清关口岸约70个,服务辐射美洲、日韩、东南亚、欧洲等主要地区,国内AEO高级认证资质牌照9个,提升进出口清关及端到端服务能力。

在干线资源方面,全球航空线路也越织越密。仅以顺丰为例,目前顺丰运营的99架全货机在全球累计运行航线120条,国际发货量超10万吨。另有散航资源3000余条国际航线,国际发货量超16万吨。

而京东物流则是在软件方面下足了功夫。

目前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众多自动化设备、系统已应用在多个海外仓中。其中,京东物流全自研的iWMS能够充分调度各类海外智能化设备,推动海外仓整体自动化运营效率提升超3倍,帮助本地贸易商实现SKU精细化管理,通过提前把产品分布到距离消费者最近的仓库中,助力商家订单履约时效从7天缩短到2~3天。此外,京东物流在全球构建多个自动化仓,应用包括AGV、CTU、分拣机器人、分拣输送设备等近千台。在多个海外仓应用PSP(Power-Sorting-Picking)以及正逆一体等创新服务模式,相较传统人工,该模式推进效率提升超3倍。自主研发的iFOP(国际供应链订单履约调度平台)也出现在了海外,可以帮助商家和品牌一键对接海外主流电商平台和独立站,并通过多流程、多环节的履约数据组装抽象模型,支持各类型物流资源按照服务能力、价格、时效等多维度智能调度分单,为商家提供复杂业务场景的供应链解决方案。

4、跨境物流难题依存

“我们认为,跨境电商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预计可达16%。”郭栋分析。

但即使面对发展如此迅猛的市场,依旧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海外仓库的投资周期都非常长。“海外仓投资回报率受到市场情况、业务量,还有运营成本多种因素影响,所以一定要看到10~15年的周期。”郭栋表示。

二是海外的员工管理较为复杂。欧美对员工的保护比较完善,包括法例规定加班限制或劳工的权益;此外,涉及多元文化管理,需要尊重和适应当地市场规则,这些都对海外物流的管理带来很大的挑战。

三是合规风险。跨境电商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他人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问题带来的知识产权风险;以及在跨境运输全流程中,涉及到众多参与主体等第三方引发的合规风险。

除此之外,运输资源的限制瓶颈凸显也成为行业的共识。据了解,由于全球运输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不均衡性,跨境物流公司可能面临运输资源紧张的问题。此外,诸如红海危机等所谓的“黑天鹅事件”影响,可能导致运输成本上升、运输效率低下以及运输延误等问题。

针对跨境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物流企业也提出了自己的呼吁。

一是希望政府和相关行业协会引导,加强我国相关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以便于能够促进参与国际大循环;二是希望国标或地标相关行业标准能够实施落地,提升我国的产业化体系间互换性、通用性水平,促进经济运行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三是希望物流企业之间不要以低价竞争抢夺客户,让本就面临重重难题的跨境物流雪上加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