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油进口量已经触顶?

时间:2024年08月30日 08:45  作者:  点击:
  作为2023年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今年前7个月的原油进口量出现同比下滑。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目前原油进口只是暂时走弱,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只要重拾发展动能,中国原油进口将再次迎来上行。但需要关注的是,中国石油需求出现结构性变化,并推动燃油消费转型。

2001年中国原油进口量只有120万桶/天,但经过19年的连续增长,这项数值已经在2022年飙升至1085万桶/天,这也是有记录以来进口量第二高的年份。其后,由于疫情防控因素,中国的原油进口连续回落了两年。2023年,原油进口量再创新高,达到1129万桶/天。但在2024年的前7个月,原油进口量回落到1090万桶/天,同比下降了32万桶/天。原油进口走弱,原因在于中国燃油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叠加其他迅速发展的潜在结构性变化,将导致原油进口量继续缩减。

首先,汽车新能源转型将持续缩减中国汽油需求。今后几年,中国汽车新能源转型可能是影响原油进口的最大因素,新能源转型包括纯电动方向与混动方向。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7月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85.3万辆,占据了53.5%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传统能源乘用车销量。中国还鼓励消费者以旧换新,将较为耗能的老旧车辆换成新能源车辆或能效更高的传统能源车。近期,北京市公布了促进车辆更新的政策:只要消费者报废老旧车辆,就能在购置新能源车时获得2万元人民币补贴。该项补贴是为了减少仍在驾驶的燃油车数量,主要将其替换成电动车辆。

其次,液化天然气正在取代道路柴油。中国的柴油需求不再那么紧张。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的报告指出,2024年6月中国柴油进口量同比下降了11%,仅390万桶/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施工建设速度的放缓,二是卡车燃油逐渐被替换成液化天然气(LNG)。柴油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工程建设,尽管中国的工程建设乃至经济运行将在短期内回暖,但工程卡车燃油向LNG转型的趋势仍在加速。能源研究机构Wood Mackenzie的研究显示,去年有22万桶,约占8%的道路柴油需求量被LNG替代。OPEC的原油减产计划推动原油价格上升,柴油价格因此居高不下,而LNG价格恰在此时有所下行,进而加速了工程车辆燃油向LNG转型的速度。

第三,炼厂产能限制了原油进口。虽然市场认为中国已经或者将近完成原油储备目标,但中国原油进口明年或将回升。目前国内炼厂正在努力提高产能利用率,今年7月国内炼厂日均产能只有1391万桶,是2022年10月以来最低的月产水平。今年前7个月,炼厂日均产能达1437万桶,同比下降了1.2%。

第四,国内原油产出持续上升。如果中国能够保持国内原油产量增长,那么其将成为另一个限制原油进口的因素。国内原油产能在7月达到了428万桶/天,较年初上升了2.1%。

第五,减少对外能源依赖度。进口能源正在经历史无前例的价格及供应链波动,中国意在减少对外能源的依赖度。即使电力主要源于煤炭,中国政府仍力推交通系统全面电气化。

尽管当前原油进口面临许多限制因素,但业界仍在关注市场需求有无上升的可能。最大的可能是中国经济再次提速,进而大量提高交通、制造业以及建筑业的原油需求。如果中国炼化厂仍保持较高的出口量,原油进口量也将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