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方言构词浅说(三十九)海鲜称谓多个方言字

时间:2019年03月04日 00:00  作者:  点击:

舟山人生在大海边,以海水为邻,与海鲜相伴,从小吃着鱼虾蟹长大。早在几千年前,随着水产品的不断捕获和食用,海鲜的称谓和记录这些称谓的文字相继被岛民创造,后经时代演变和传承、约定俗成,渐渐规范,得以稳定。老祖宗创造的表示本地海鲜称谓的方言字一直沿用至今,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有许多方言字却渐渐地消失了,不少舟山人连一些常用的字也会写成错别字。为此,笔者想通过纠正几个错别字,以提升人们对母语的敬畏之心,努力保护和传承祖先的文明成果。

鲍:经查阅《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一般认为汉字“鲍”仅作名词。一指姓氏,如“家住海边的鲍家三兄弟下海抲鱼”;二指腌制成的咸鱼,古人将专卖咸鱼的店铺称作“鲍鱼之肆”,此处“鲍鱼”指的是用盐腌过的咸鱼,“肆”即店铺;三指海生无椎软体贝类动物,俗称鲍鱼,非属鱼类。舟山人还常把汉字“鲍”充当时间副词来使用,用在动词前面,以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短暂。如“该盆鲍盐带鱼味道鲜美,是因为腌的时间不长,仍基本保持着原有的新鲜度”。“鲍盐带鱼”一词中,“盐”非名词,此处为动词“腌”。“鲍”则为时间副词“短暂”,同理还有鲍盐鳗、鲍盐鳓鱼等。其实本地方言中用“鲍”表示时间短,偶尔、头一次等的话语经常能听到,如“该小歪勿是鲍偷嘞”(多次盗窃,已属惯偷);“对其来说,飞机已勿是鲍时乘嘞”(他已多次乘过飞机)。

关于“鲍盐”一词,《浙江海洋渔俗文化称名考察》一书中有以下精辟的阐述:“鲍盐”指把(鱼货)短时间腌制的加工方法。《急就篇》:“鲍,亦海鱼加之以盐而不干者也。”《孔子家语》:“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舟山渔民所谓制作鲍盐鱼,就是把鲜鱼剖解后在鱼上撒些盐,可分为洗前腌(腌后再洗)和洗后腌两种,前一种味道更鲜美。一般的鱼都可以鲍盐。“鲍盐”的“鲍”把它与一般的“用盐腌制”区分开来。鲍盐是短时间的意思。舟山方言里有“鲍”“鲍时”作时间副词用,后加动词,比如“鲍时来”“鲍时吃”等,表示偶尔、刚刚、第一次等,与“鲍盐”的时间短暂用法相关。又可以引申为一般的腌制,比如舟山名菜“三鲍鳓鱼”,就是指腌制过三遍的鳓鱼,其味香肉坚宜久藏。

下列称谓中的“抱”或“刨”字都是对“鲍”字的误写:鲍盐鱼(抱盐鱼、刨盐鱼)、鲍盐鳗(抱盐鳗、刨盐鳗)、鲍盐肉(抱盐肉、刨盐肉)、三鲍鳓鱼(三抱鳓鱼、三刨鳓鱼)。

虾是舟山人最常食用的水产品,因为岛间水域都是其生长的环境。虾除状如龙头,其实它的形状还像蚯蚓等蠕形动物,故我们的祖先在造字的时候,虾的字写成虫字旁。但就因为将表示鱼类称谓的字写成了虫字旁,还真的闹出了笑话。笔者的老同学、《难癖字字典》的编著者曾对我讲述了这样一段小故事:上世纪九十年代,有一天报纸上曾有一则报道称:一位做水产生意的老板,因望文生义,依照一般字典的解释,把虾错误地理解为“虾虫”而痛失了一笔10吨虾片的生意,真乃遗憾之至。其实虾者似虫非虫,乃一种有名的鱼类水产。

下列称谓中的“潺”字都是对字的误写:虾(虾潺)、虾鲓(虾潺鲓)、虾豆腐(虾潺豆腐)。

鲓:工具书中,鲓的写法和释义是一致的。《难僻字字典》中,鲓(kào)小型鱼类的干制品。如:虾鲓、鲚鱼鲓。新出版的《舟山市定海区志》中,鲓头:小鱼干(总称)。语言学专家方宋熹教授编著的《舟山方言》一书中,鲓头:小鱼干总称。徐波教授编著的《浙江海洋渔俗文化称名考察》一书中,薧头:一般指小鱼的干品,也指小鱼的腌制品。如“刨瓤~”(幼带鱼干)、梅子~(梅童鱼干)。《集韵》一书中,~苦浩切,音考,皓韵,干也。《周礼·天官》一书中,辨鱼物,为鲜薧。《辞海》一书中,薧为干鱼,现多写作“鲓”。

下列称谓中的烤都是对鲓字的误写:鲓头(烤头)、虾鲓(虾烤)、龙头鲓(龙头烤)、鲚鱼鲓(鲚鱼烤)、梅子鲓(梅童鱼烤)、带鱼丝鲓(带鱼丝烤)。

鮸:查阅工具书可知,鮸鱼称谓用字有很多种写法。《难僻字字典》中(mǐ)鱼名,即“鮸”,俗称“米鱼”。另在该字典鳘字条目中:鳘(min)~鱼:即鮸鱼。亦称米鱼。《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鳘字条目:鳘(min),古书上指鮸。另在该词典鮸字条目中:鮸(mian)鱼,体长而侧扁,灰褐色,尾鳍呈矛状,生活在近海中,可食用,也可制鱼胶。鱼粉和鱼油,统称鮸鱼,也说米鱼。语言学专家徐波教授、方宋熹教授在他们各自编著的本地方言书籍的鮸字条目中有着相同的标注:鮸鱼,也说米鱼,身上有米点似的花纹而得名。

综上所述,表示鮸鱼称谓的汉字有鮸、鳘、和米四个,并有mian、min和mi三个读音。当下叫min鱼的多为高龄老人。(附:册子岛月亮湾景区有个鮸鱼馆,鮸鱼有“十吃”,即鮸鱼可烹制成十种菜肴,盛名周边。特别是鮸鱼头滚羹吃,当地流传着“宁可忘记念亩稻,勿可忘记鮸鱼脑”之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