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泉王家:五代读书 一门秀才

时间:2019年09月23日 10:04  作者:  点击:

    白泉,距城二十五里,山丘环抱,土地膏腴,水源充盛,物产丰富,素为定海富乡。乡中富户王家,阎闾盖地,良田千亩,子孙兴旺,堪与城中富商相媲美。

 

  乾隆年间,王家宗藩太公开设染坊而发迹,拥有田地一千五百亩。致富后的王家,子弟受到良好教育,宗藩太公次子圣祥自幼读书,中乾隆戊寅岁贡生,为王家的第一个秀才,从此王家朗朗书声不绝于耳。圣祥次子王时亮,好武又爱文,因自己止步于武生,郁郁不得志,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创立贤田奖学金,激励好学上进子弟。遗憾的是贤田创立不久,王时亮便匆匆离开人间。传一子,名誉照(生于乾隆四十四年,卒于道光三十年,即1779—1850),字景晖,国学生。遵照父亲遗志,誉照延续贤田奖学政策。在贤田政策激励下,王氏显、誉、荣三代子弟在考场上百舸争流,争先恐后,获各种科名的人数名列定海之冠。誉照一生娶二妻,生六子:荣沛、荣滋、荣润、荣沐、荣淦、荣济,皆是好学之士,分别获国学生、廪贡生、邑武生等科名。其中次子荣滋、五子荣淦颇受后人颂扬。

 

  荣滋,字子陔,自号余兰,廪贡生 (生于嘉庆十六年卒于光绪七年,即1811—1881),自幼攻学儒学二十余年,熟读各种儒学经典,受知于督学士彦,并专门到诂经学舍学习,可谓学富五车。但是命运之神对他十分吝啬,屡赴省试不得志。每每落榜后,继续专心学习,准备下期考试。往复循环,不知不觉白了少年头,最后以廪贡生终生。中年设家塾,向族中子弟传道授业。余兰满腹经纶,孝悌之德闻名于乡里,教学又循循善诱,不少差等生被他感化,德高望重,受到乡邻称赞和尊重,享誉教育界。著有评论时事的《雷霆震警集》、有关农业经济的《定海农时录》和青少年道德教育的 《告蒙集》。遗憾的是只留下《告蒙集》一书录入《定海厅志》艺文目录。

 

  五子荣淦(生于道光二年,卒于光绪三年,即1822-1877),字丽水,号五荘,邑武生,酷好文学,英俊魁伟,颇具祖风。五荘一心想从戎保国,可屡赴武闱而不遂,于是到军中当教师,不遗余力地讲习骑马、射击、刺杀等军事技术。从前,当兵的多是目不识丁的武夫,所谓“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五荘认为这是封建社会的陋习,他不甘心当一个没有文化的武夫,因此空闲时研读兵书,浏览经史中的军礼知识,理想当一个既有高强武艺又胸怀文韬武略的儒将。他还认为,国家应该制订新的征兵章程,将有文化的青年充实到目不识丁的武夫中去,以提高军队素质,尤其要选拔优秀者送武备陆军水师学堂学习造就将才。二百年前,这种军事观念是十分超前的。可惜命运有意捉弄他,在他接到升迁任命书的时候,其父突然去世,他不得不在家丁忧,失去当官机会。这是发生在他二十八岁时的事。从此他灰心丧气,一蹶不振,终天抱恨,无意于功名。道光二十六年(1846),得子昌科,这让他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把希望全寄托在儿子身上,倾情教育儿子早日成材。

 

  王昌科,字兆登,号樵暾,晚号简庵,优行廪贡生,光绪庚辰(1880)恩贡,例选直隶州州判(查阅《辞海》,州判为清代知州的佐官,与州同分掌粮务、水利、海防、管河诸职,相当于现在副县长之职。 )改就复设教谕(教谕为学官名,宋代在京师设立的小学和武学中始置教谕。元、明、清县学皆置教谕,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可见是时教谕与州判同职,相当于现在的副县、正科级干部。王昌科当属是时的名士。贡生虽也是秀才,但教谕却是个体面的官职,这让失落一生的父亲在有生之年得到了安慰,王家的门楣也增添了光彩。王昌科原配周氏,续配金氏,都是城里大户人家小姐。周氏生子一:行煌。金氏生子三:行煜、行炼、行炜;女二。

 

  王昌科,对于史志爱好者来说这个名字并不陌生,他是光绪厅志编修者之一。他考中恩贡后就参加了 《定海厅志》的编写工作。晚年,又与邑人王亨彦、汤浚、孙尔瓒和吴县钱焕绮编纂了 《定海厅志校补》、《定海厅续志》、《定海县续志》、《定海县新志》。此四部志书,内容特别丰富、翔实,虽未刊印成书,却为民国 《定海县志》的编修奠定了基础。他也是编修《王氏宗谱》的核心人物,撰写了宗谱的序文和三篇传记。著有《读史纪要》八卷。

 

  在仲鳞房派的“荣”字辈中,还有二人值得一书。一是王时亮的侄子王荣榛,考名王安邦,为道光丁酉武举人,遗憾的是宗谱中未有他的记载,可能没有当官就职。二是王时亮的侄孙荣泰。荣泰生性颖悟,孩童时能背诵十三经,十七岁那年赴晋郡考试,船在途中遇不测丧身。督学得知消息,派人撰文,表示哀悼,并给“瀚海沉珠”匾额。

 

  清朝晚期,白泉王家也与时代同步,渐渐式微,读书考科名者大幅下降。科举制度的废除,彻底断了读书人 “学而优则仕”的美梦,王家子弟不得不另找出路。而他们仍遵照孔老夫子的教诲,坚持走农耕力田之路。王昌科退休后,率领子侄到嘉兴开荒,长子行煌和次子行煜移居嘉兴县十八里桥田堵滨,后代繁衍成族,现有五六十户人家。

 

  宗藩次子圣祥一脉为白泉王家人丁最兴旺、读书人最多的一脉。自圣祥太公于1758年考中岁贡生秀才至王昌科1880年中恩贡的一百二十多年间,五代读书人,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却只中一武举人,余多止步于秀才,有的因读书而穷困,有的因不得志而郁郁终生,甚至断送了性命,“学而优则仕”的征途是多么艰难困苦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