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沈家门渔商的财务管理

时间:2019年09月20日 14:31  作者:  点击:

    渔都沈家门,解放前渔商遍布街巷,为百业之首。其名称大体分为两大类:一曰渔行,中间商也。即鱼汛前贷给渔船生产资金者,代理渔船销售鱼货,收取买卖双方手续费(佣金)。一曰渔栈,包括开店(地摊)、长途运销(冰鲜船)、加工厂(腌咸或晒鲞)等。也有渔行兼营渔栈一业或数业。更有集渔行栈各业,又经营供应生产、生活资料于一体者。其栈与行名称交叉互用,久之民间遂合二为一称之“栈行”,又演变为“栈房”、“蛳螺栈房”。

 

    这些行(栈),根据其规模大小,经营的具体情况,建有一套财务管理制度,这在当时社会中管理企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解放后随着渔行栈的转制,以及现代财务会计制度的推行,这些旧的财务管理成为历史。现将部分旧时财务管理事例简述于下:

 

    一、配有“账房先生”。就是现今的会计员。他们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一要老板(经理)的至亲或得意门生;二要经过长期考察,为人忠实可靠;三要有算、写和理财本领,会帮老板管理企业。他白天帮做一些其他工作,晚上处理财务,往往忙至深更半夜。

 

    二、设置《滚存》和《总清》账册。这是企业的两本主体账簿。《滚存》其名称有“财源滚滚来,日日有积存”之意。是记现金收付的账本,按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和内容顺序记载,发生一笔记一笔。每天晚上要分别算出当天总收入、总付出和结存余额,要与实存现金完全相符。

 

    《总清》是“分门别类汇总,来龙去脉清楚”之意,是现今的《总分类账》。把《滚存》账一笔一笔过入《总清》账中,在一定时期算出各个账户的余额。

 

    此外,根据企业规模大小、业务简繁等不同情况和需要,也有设置一本或数本《明细分类账》的。

旧式“账簿”的大小规格不一,但账页都印有红(或蓝)线直格,页中间由两条红(或蓝)横线,将账页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记“收”账,下部记“付”账。记账都是用毛笔书写,自右而左记载,数字也用大写汉字。

 

    三、渔船往来用“折子”。鱼汛开始,渔船主来渔行报到,渔行会发给他两只 “折子”,其中一只记卖鱼账,另一只记向渔行领去的钱物账。上述两账,渔行也记一笔,双方都清楚明了。待鱼汛结束时,凭“折子”向渔行核对结算。渔船账目结算后,一般都有余款,渔栈当即付给现金。

“折子”也称“金折”,其优点是:渔民能看得到、摸得着、算得出,放心;发生差错便于查对;又有体积小、质坚固,便于携带和保管。有的还用“折套”把“金折”套入其内,以防散失。其缺陷是一旦折子遗失,就会发生麻烦。

 

    四、《现并》和“钱桶”。鱼栈(地摊)门市部备有一本《现并》账簿,专记零售鱼货账。每天下午打烊前,几个营业员有的拷 《现并》账,有的清点现金,达到账、钱相符后,就交给账房先生收钱和记账并签字。

 

    “钱桶”是专放营业收进的钱。“钱桶”式样很多,有一种比较特殊,形似圆木桶或方箱子,有盖板和靠背,盖板靠近背处有条缝,可投入钱币,有硬币时朝桶的靠背掷去,钱就从盖缝中滑入桶内。不收钱时,此“钱桶”便是一张椅子。

 

    五、“拷龙门”和“火柴梗”。“拷龙门”用现在的话说是“会计结账工作”和编制“会计科目余额表”。但那时财务制度方法落后简单,“拷龙门”中出现轧不平账是平常事。于是,就要调兵遣将,选几个有文化的年轻伙计、学生子,通宵达旦开展对账、查账。对账时一般要有三人,他们分别执《滚存》、《总清》和《分类账》,同时各手持一根“火柴梗”,由执《滚存》账的人一笔笔地“唱”,其余两人随和着:“对”!随后,三人都在自己所持的账上用蘸过红印泥的火柴梗盖上记号;如有错漏则盖上“错入”或“漏记”印记,再由账房先生做好更正或补记工作。“拷龙门”有时要经过几个日夜才能完成。

 

    六、听“利市”、分“花红”。“利市”即现今盈利之意。每到年终在“拷龙门”结束后,账房先生就要向老板汇报当年营业销售总额与利市、库存商品及现金等账。当老板听到当年“利市”很好时,脸上笑眯眯,心里甜滋滋。于是,盘算着给职工们分“花红”(即现今的年终奖),吩咐账房先生用红纸包好,择定吉日“吃年夜饭”,席间,老板根据当年“利市”给每个职工发“花红”。

 

    老板发给的“花红”,充其量只能算作是微薄薪金之补充而已。职员们辛苦一年,新春即至,这区区之数也只能算作 “过年钿”和“压岁钱”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