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海古民居的宅门形制

时间:2019年09月19日 15:21  作者:  点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宅门居于特殊的地位,是一族、一家人的表征。定海古民居受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平和内敛、不主张外露”等影响,院落宅门的规模、形式等与北京、江南其他地方相比,总体上看是比较简朴,尺度适宜,甚至有点收敛,有些大宅院的宅门很不起眼,“宅大门小”。从宅门形制来看,主要有三种,即随墙门、屋宇型和石库门。

 

    (一)随墙门又分两种式样,一是不建门屋,依墙开门,开门处左右两个长方形的青石或红石立柱作为框架,上架青石条或红石条作为门楣,宽度为1.5米左右;在门楣周边与框楣之间常浮雕一些花卉、蝙蝠之类的图案以示吉祥。立柱下端有石簪,以装门扇,这种宅门形式简单大方。民国以后建造的民居采用这样形式的特别多,定海东大街的许毅老宅、前府街吴家大院等宅门就是这样的形式。另一式样则是除具有前面这些以外,在围墙上筑小门楼,在进深和高度上凸出于墙垣,追求一种“屋”的形式,特别注重门罩的装饰,或飞檐高翘,或雕镂精巧,往往达到令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如定海东管庙51号的王家大宅、定海柴水弄35号民居等。

 

    (二)屋宇型宅门比随墙门显得更气派一点,相当于一间小型的屋宇,砖墙瓦顶。门前两边砖墙其底下一般是经过微雕的青石块或红石块,上面是青砖,石灰磨面,并雕饰吉祥图案。定海帅旗弄46号民居宅门砖墙上就有龙凤雕饰图案。屋宇型宅门大都十分讲究屋脊,常是透花脊,两端起翘,中间是福禄寿、麒麟、宝珠、宝塔、葫芦、飞禽走兽、草木花卉等各种民间避邪祈福图,两扇乌漆大门,下置问板,上悬金字匾额。门前两旁置石凳,可作避雨、休息、聊天之用。如刘坤记大院,整个宅门进深很大。有些屋宇型院落宅门十分特别,宅门有两道或三道门扇组成,在两扇乌漆大门前设置一道大半人高的矮门,如定海柴水弄36号民居的矮门,上部分是做成波浪形的,十多根短短的木栏杆排列而成,下面是木板。定海帅旗弄46号民居宅门除了前置矮门,乌漆大门后边还安置了起防护作用的大门。

 

    定海古民居屋宇型宅门中,有一种宅门特别宽大,与北京老宅院中一种叫做蛮子门形式很相近 (北京蛮子门的宅主多为南方的生意人,故此把他们居住的宅门称为蛮子门),这种门形在中间两扇乌漆大门两侧还分别设置了50至70厘米左右的板墙,整个宅门宽度有2.3米左右,很有气势。定海柴水弄17号、书院弄8号、杨家弄3号等民居都是这种形式的宅门。

 

    (三)石库门这种样式在定海古民居中作为院落宅门并不多见。石库门它是近代以来外来文化对传统民居影响的一个很明显的印记。这种住宅的大门,门框以花岗石或红石为材料,横框砌成三角形或人字形、圆弧形,上面刻有图案花纹。配上两扇黑漆大门,形如仓库之门,所以称为石库门。鸦片战争后,西方各国把具有各国情调的建筑风格纷纷带入一些开埠城市,尤其是上海、天津等城市。这些开埠城市中很多建筑在中国传统格局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洋建筑的装饰构造做法。定海虽未为开埠城市,但在 《南京条约》中却规定“……唯有定海厅之舟山岛、厦门厅之鼓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而且近代在上海、天津、宁波等经商的定海籍人士非常多,这些人功成名就之后,回家乡造楼起屋,自然把西洋的一些建筑风格也带到定海。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宅门以及外墙边门、窗户,还有廊顶花纹装饰等,都带有西洋的一些建筑风格。

 

    定海环城南路78~85号许家大院,整个院落造型已有现代建筑的风格,圆形的山墙与传统民居有很大的不同,它的大门,是中西合璧的石库门样式,大门横框上砌成圆弧形,上面雕琢的是卷草图案。定海龚家河头7号民居,其宅门更具有独特之处,院落是传统的三合院,可能是因为其厅堂朝东方向,就设置了二道宅门。先进入的那宅门朝南,靠路边,完全是西洋式的,拱形雕白花大门,上面再是三角形造型。而走进这道西式大门后,里面却是传统的民居样式,与那西洋式门相对的是一道女儿墙,中间是精制的砖雕花窗。第二道宅门朝东方向,典型的传统砖雕翘檐式小门楼,与院落正厅相对。

 

    至于外墙边门门型采用石库门样式,相对来说就很多了。定海老城中许毅老宅、吴家大院、康家大院、书院弄8号、荷花井弄17号等民居的边门,都是拱型的石库门样式。